進京覲見皇帝,參加了玉瀾堂宴請的十五位老臣宴會。在宴會上,道光帝詢問了關於淮鹽如何能夠更好地流通銷售的問題。孫玉庭回答說,漢口是淮南地區售賣食鹽的主要集散地,以往船隻到達即可隨時進行交易,因此銷售順暢。但從乾隆中期開始實施了封輪法,即船隻必須按照順序依次售賣,這給了私鹽販子趁機侵擾的機會。
孫玉庭詳細列舉了六項封輪法帶來的弊端,並建議恢復舊有的交易規則,這一建議得到了皇帝的認可。此外,孫玉庭還提到,漕糧徵收過程中存在的浮收現象難以根除,他認為不如公開規定只徵收八成,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的腐敗現象。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御史王家相的反對,他認為這類似於增加賦稅。同時,侍郎姚文田和湯金釗也提出了反對意見,因此這項改革暫時擱置。
儘管如此,州縣官員仍然面臨著由於附加費用而產生的壓力,浮收現象依然難以杜絕,官吏從中漁利,尤其是針對弱勢群體。由於孫玉庭的建議未被採納,地方官員也不敢再提起這個問題。直到同治初年(1862年),才最終確定了漕糧損耗的標準,這與孫玉庭早年的建議基本一致。
到了道光四年(1824年),孫玉庭被任命為體仁閣大學士,職位仍然保持不變。此時恰逢高家堰決堤,河督張文浩因此被流放,相關部門建議革除孫玉庭的職務。但是,考慮到孫玉庭之前的功勞,皇帝寬恕了他的過失,讓他繼續留任。然而,不久後由於借用黃河水運糧食的效果不佳,孫玉庭被解除了職務,並被給予編修一職退休。
此外,戶部還指責孫玉庭沒有實行海運,導致了河道運輸受阻,並要求他承擔滯留漕運及剝運費的七成責任,命令他留下來疏通運河。工程完成後,孫玉庭回到了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