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6章 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湘軍之魂,治世能臣

籍安葬。然而,在居喪期間,鄂軍精銳部隊在三河鎮之戰中遭遇慘敗,李續賓陣亡,所部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認為這次失敗是由於缺少胡林翼的指揮所致,於是紛紛上書請求朝廷起用胡林翼。得知訊息後的胡林翼悲痛欲絕,嘔血不止。但他沒有等待正式詔命下達,便立即啟程返回崗位,著手恢復軍隊士氣並重建防線。到了1859年春天,佈防於江皖一帶的鄂軍水陸馬步已達五萬餘人,實力甚至超過了三河之戰前。

面對此次失利,胡林翼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總結出“兵分力單”和“軒進攻堅”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過去多次戰役中的通病。他認為當前缺乏具有智略的將領,於是開始專注於兵法研究,編寫了《讀史兵略》一書,該書彙集了《左傳》《資治通鑑》等歷史文獻中的軍事內容,旨在為將領們提供學習材料,提高整體軍事素養。

咸豐九年(1859年)春夏之際,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開始西進,經湖南向四川方向移動。胡林翼意識到這可能對湖北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他迅速派遣軍隊前往湖南支援,並且擔憂四川一旦失守,將失去重要的上游地理優勢。為了加強防禦併為曾國藩爭取更多權力,胡林翼透過官文向朝廷提議讓曾國藩入川督軍併兼任四川總督。然而,清廷僅同意曾國藩督軍,而不願授予其總督之職。曾國藩本人也不願意遠赴四川,在中途滯留湖北,與胡林翼商討聯合進攻安徽的計劃。最終,在胡林翼的推動下,清廷批准了這一計劃。

同年秋冬,胡林翼與曾國藩聯手大舉進攻安徽。胡林翼不僅負責排程各路軍隊,還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從英山、霍山出發攻取舒城。面對太平軍驍將陳玉成和十餘萬捻軍的頑強抵抗,戰事異常激烈。在此過程中,胡林翼堅持統一指揮的重要性,不顧曾國藩的反對,力主由滿族將領多隆阿擔任前線統帥,以確保各部隊協同作戰。

咸豐十年(1860年)初,湘軍成功攻克太湖和潛山,隨後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摧毀。四月,曾國荃部包圍安慶,而曾國藩則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並很快得到了實授及欽差大臣的身份。此時,清廷不斷催促曾國藩東進奪取蘇州、常州等地,但曾國藩更專注於鞏固在安徽的戰果,不願急於向東推進。為此,他提出了一個“三路進兵”的方案來應對朝廷的壓力:一路由池州進攻蕪湖;一路由祁門至旌德、太平圖取溧陽;另一路由廣信、玉山至衢州。胡林翼認為這種策略過於保守,建議合併為一路,並增加兩路分別指向杭州和揚州,以此增強攻勢。他還積極支援曾國藩,將自己麾下的鮑超等部劃歸其指揮,同時推薦左宗棠等人擔任要職。

儘管如此,曾國藩在皖南祁門駐紮期間幾乎陷入絕境,指揮排程受到極大限制。在這段時間裡,胡林翼承擔起了聯絡各方軍隊特別是江北軍事的任務,全力籌劃兵馬糧餉等事宜。

同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逼近京畿,清廷緊急調遣援軍北上。欽差大臣勝保趁機請求呼叫鮑超所部,意圖控制湘軍力量。面對這種情況,胡林翼與曾國藩共同商議對策,最終決定由兩人中的一人親自率軍北援,以防勝保染指湘軍。但由於《北京條約》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北援行動也隨之取消。

到了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的陳玉成和李秀成兩支主力再次進入湖北。由於當時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安徽戰場,湖北防務空虛,局勢一度十分危急。胡林翼深感自責,立即調整部署,分兵回援。儘管有人提議撤除安慶之圍,但在曾國藩的反對以及太平軍並未全力進攻武漢的情況下,這一計劃未能實施。此時的胡林翼已經身心俱疲,肺病日益嚴重,經常嘔血不止。不久後,他被迫離開前線返回武昌休養。

八月初,湘軍終於攻克安慶。曾國藩在奏摺中特別提到胡林翼在此次戰役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