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的間距中,萊茵軍團以步兵師為單位部署。因萊茵軍團一共有五個步兵師,故而也形成了五個師級戰鬥單位。
五個步兵師由南至北分別為第一至第五師。
最南面的第一師的指揮官為軍團長大亨利?德?瓦特納上將,其麾下除了九千步兵外,還有一個兩千人的騎兵團及八個炮兵連共三十二門火炮。
第一師北面一公里,便是第二師所在。第二師的角『色』是第一師的側衛,負責保護第一師的側翼不受攻擊,因此,第二師的位置比第一師稍稍提前有半公里。其師長為有著國王近衛隊軍官資歷、年僅二十六歲的佩里尼翁上校。不過,他的身份只是代理師長,就職也不過才半年。
第二師北面是一片南北長兩公里的小樹林,小樹林的北面,是與第二師幾乎平行的第四師。第四師的師長為佩里尼翁在里昂時代的好友、國王近衛隊時代的同事,屢次從軍又屢次退伍,直到多年前的里昂保衛戰獲得功勳才正式軍旅生涯的蒙塞上校。蒙塞以上校軍銜指揮一個師,任職也只是半年,身份也是代理師長。他這一次的任務與佩里尼翁相似,也是擔任其他部隊的側衛。
第四師的西北面,距離第四師有著三公里路程之遙的是第五師。第五師的位置正好在班貝格與第四師之間,而且是更為靠近班貝格一些。它在此次戰役中的角『色』不是第四師的側翼,而是全軍的後衛,它負責的也是防禦,而非是進攻。第五師的師長是有著七年戰爭經歷的克勒曼少將,他是眾位師長中唯一一個非代理師長,也是最為年長、沉著的一個,故而才被派來守衛退路。
在第二師佩里尼翁所部和第四師蒙塞所部之間有一片兩個裡寬的樹林,而在這片樹林東面邊境外,法軍的第三師部署於此。第三師如同一個箭頭一般脫離大軍,它的角『色』是前鋒,蒙塞所部便是為它擔任側衛。這個師的師長是昔日隨國王路易一同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前近衛軍軍官勒費弗爾准將。勒費弗爾准將雖非代理師長,卻也僅僅任職了半年。
第二師至第五師都是滿編的九千人,另各配有七個炮兵連二十八門火炮。這四個師的師長中除去克勒曼少將外,其他三位師長都才剛剛獲得提升,且任職均只有半年,但他們都是被路易認可的攻守兩面的人才。至於克勒曼少將,雖然路易也認可他在鼓舞、組織、行政方面的才幹,但也不得不承認他在軍事上並未有太高的天賦,只能執行防守類的任務。因此,法軍最終的部署才會如此。
路易在將全軍如此部署後,便將戰時的指揮權交給了兼指揮第一師的軍團長大亨利?德?瓦特納上將,這也是第一師所在較為靠後的一大原因,因為這是司令部所在。但縱然如此,在戰鬥時,任何名將能指揮的範圍也不過面前的直屬部隊,至於數公里外的友軍,他也只能對同僚寄予信任。這也是路易在戰役戰略部署之後,主動放棄各個師具體戰術的原因。
法軍除去萊茵軍團外,其實還有一支直接隸屬於國王路易的部隊,那就是由近衛科西嘉旅、近衛輕步兵旅、近衛騎兵旅組成總兵力約一萬四千人的國王近衛軍。
21日13時,路易率領著這支一萬四千人的近衛軍和萊茵軍團的三個騎兵團六千人移動到了位於班貝格東南方、距離有三十公里的小村莊維森塔爾。
普魯士軍團已被確定正在班貝格正東四十公里處的霍爾費爾德…普蘭肯費爾斯一線部署,維森塔爾正在法軍部署的班貝格…希爾沙伊德一線和普魯士部署的霍爾費爾德…普蘭肯費爾斯一線之間中點的正南方。由於北面有美茵河阻攔,兩軍皆無法在戰時渡過河去,故而南線的維森塔爾便十分緊要。路易率軍趕至維森塔爾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普魯士利用此地繞至己方大軍側翼或背後,另一方面便是為了製造出一個半包圍的口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