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出生在一個被大山環繞、與世隔絕的偏遠小山村。這裡交通閉塞,與外界聯絡甚少,彷彿是被時代遺忘的角落。村子裡的房屋稀稀落落,大多是破舊的土坯房,只有少數幾戶人家蓋起了簡陋的磚瓦房。
陳峰的家就在村子的西頭,那是一座低矮的土坯房,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牆體已經出現了許多裂縫。家中的幾畝薄田是他們一家生計的全部依靠,可那土地貧瘠得很,無論怎麼辛勤勞作,收成總是少得可憐。
陳峰從小就跟著父母在田間地頭勞作,稚嫩的肩膀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春天,他跟著父親一起翻地播種;夏天,頂著炎炎烈日除草施肥;秋天,在蕭瑟的秋風中收割莊稼;冬天,也不能閒著,要去山上砍柴,為家裡儲備過冬的燃料。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雖然清苦,但陳峰從未有過絲毫抱怨。他生性憨厚老實,勤勞肯幹,在村裡的口碑一直不錯。然而,平靜的生活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旱災打破了。
這一年,老天爺像是故意和村民們作對,整個夏天一滴雨都沒下。土地乾裂得像張張大口,莊稼在烈日下漸漸枯萎。村裡唯一的水源——那口老井,水位也急劇下降,村民們為了打水,每天都要排起長長的隊伍。
陳峰家人口多,用水量自然也大。這一天,陳峰又提著水桶來到井邊,排在他前面的是村裡有名的“刺頭”趙老四。趙老四看到陳峰,陰陽怪氣地說:“喲,陳峰,你家天天這麼多水,是要把這井都搬回家呀?”陳峰心裡一緊,但還是耐著性子說:“趙四哥,我家人多,沒辦法,這都是生活必需的。”趙老四一聽,不幹了:“啥叫沒辦法?大家都缺水,就你家特殊?”說著,就把陳峰的水桶往旁邊一踢。
陳峰的火氣也上來了:“趙四哥,你別太過分!大家都不容易,你不能這麼不講理!”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這時,旁邊的李嬸也湊了過來,她是村裡出了名的長舌婦,最愛搬弄是非。她添油加醋地說:“陳峰啊,你這孩子就是不懂事,趙老四說得也在理,你就不能少打點?”陳峰瞪了李嬸一眼:“李嬸,這沒您啥事,您別跟著瞎摻和!”
爭吵聲越來越大,引來了不少村民圍觀。王大爺,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輩,走了過來。他皺著眉頭說:“都別吵了,都什麼時候了,還為這點水鬧得不可開交!”可趙老四根本不聽,還是一個勁兒地指責陳峰。陳峰感到無比委屈,他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讓家人能喝上水,怎麼就這麼難?
就在這時,孫二孃也擠了進來。她是村裡的潑辣戶,平時就愛佔點小便宜。她扯著嗓子說:“陳峰,你個毛頭小子,敢跟趙老四叫板,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陳峰怒視著孫二孃:“孫二孃,你別仗勢欺人!”劉大哥站在人群中,膽小怕事的他小聲勸著:“大家都消消氣,別傷了和氣。”但他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眾人的爭吵聲中。
這場衝突愈演愈烈,最後還是在王大爺的極力勸阻下,才暫時平息。陳峰提著半桶水,心情沉重地回了家。他知道,這次的衝突只是個開始,以後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
旱災還在持續,村裡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陳峰每天都在為水和糧食發愁,父母的臉上也滿是憂愁。
好不容易熬過了旱災,村裡又開始劃分新的菜地。陳峰家分到的那塊地,位置偏僻,陽光不足,種什麼都長不好。陳峰覺得不公平,找到村裡負責分配的人理論。
王大爺坐在那裡,吧嗒吧嗒地抽著旱菸,說:“這都是按規矩分的,哪能說改就改?”陳峰據理力爭:“王大爺,您看看這地,能種出東西來嗎?我們家就指著這點地過日子呢!”孫二孃在一旁冷笑道:“哼,別不知足,有的種就不錯了!”陳峰看著他們冷漠的臉,心中充滿了絕望。
在這個小小的山村裡,陳峰感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