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是京城人,面對皇宮也是敬畏的,好奇的,而近日能踏入這座宮城的寒門子弟們,更是激動的淚流滿面,哪怕今日落選,他們出去也不愁生計了,畢竟他們可是被皇帝接見過的人呢。
一層層宮門走過去,不知過了多久,他們終於到了奉先殿,殿外羽林軍林立,個個英姿颯爽,目不斜視,一眾學子心驚膽戰地從中穿過,膽子小的連路都走不穩了。
等進了大殿,一股陰涼之氣撲面而來,此時已是盛夏,他們在外頭站了許久,又走了好一會兒的路,不好人都大汗淋漓,這股冷風吹在身上,舒適卻也讓人心驚。
大殿內靜悄悄的,進門的學子們不敢抬頭,隨著人流入殿後跪在地上,行大禮後才聽到剛才那太監的聲音:「平身吧,都入座,你們有一個時辰的時間答題,一個時辰後,不管寫完沒有都必須停筆收卷,否則視為作弊。」
眾人這才微微抬頭,看看左右,果然看到了一旁安置了幾百張桌椅,他們暗暗心驚:這奉先殿是有多大,竟然能容納如此多的桌椅。
試卷已經擺在案桌上了,學子們隨意入座,並沒有排號,但很有默契的,世族子弟坐在前頭,寒門子弟坐在後頭。
一個時辰寫出一篇策論其實有點難度,但殿試就一道題,就算只寫了幾百字,只要點到要點也能脫穎而出,因此,全看他們的水平了。
魏瀾坐在首排當中的位置,翻開試卷看了眼,發現並非事關賑災的題目,而是一道關於孝道的題,題目簡單明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這話就是沒讀過書的孩童也能明白意思,魏瀾眉頭微皺,不明白陛下出這題是何用意,難道只是讓他們談談孝道?
有些人想的深,自然要寫些如何利用孝道治國的思想,以及百善孝為先的準則,想的簡單些的,由此想到自家含辛茹苦的父母,下筆就是一篇感謝父母的散文詩歌,辭藻華麗,感人肺腑。
李煦也是當場才知道題目,並沒什麼特別意外的想法,皇帝也許只是因為年紀大了,總免不了會想起身後事,他又是有皇位要繼承的,比別人的老人更怕老更怕死,歷代皇帝,能壽終正寢就不錯了。
寇驍今日也在殿上,他站的位置離李煦有點遠,聽著周圍人小聲議論著考題,心裡想的卻是:天下要真如此,那他和李煦也不用擔心沒有兒子了,反正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家的孩子嘛,還要養老送終做什麼?
一個時辰乾站著是很無聊的,後來皇帝中途回後方休息,李煦便讓宮人送了茶水點心來,讓大家席地而坐,休息片刻。
這些上朝的大臣們都是天不亮就入宮了,早餐都是隨便吃一點,等散朝了再正式吃早飯,但今天上午肯定走不了了,一個個餓的前胸貼後背,李煦的做法無疑深得百官的心。
魏瀾也注意到這邊的動靜,說實話,他們早餐也沒敢多吃多喝,怕中途要出恭,因此聞著那邊的香味一個個都有些心神不寧。
李煦可就不管這些考生如何了,聽聞科舉制度下的考生要在小小的單人間裡住好幾天,吃喝拉撒都在裡頭,這才哪到哪,餓肚子有什麼,何況舉目望去都是年輕人,餓一頓死不了。
一個時辰後,皇帝被人攙扶著坐回龍椅,王朝銑命人收卷,臨時調來的太監們用紙糊住考生姓名,然後打亂順序送到閱卷官面前。
十幾位文官當眾閱卷,一人分了幾十份卷子,寫的短的還好,長篇大論的還真不是一眼兩眼能看完的。
不過文章寫得好不好是一目瞭然的,字寫得好不好更直觀,有經驗的官員只看頭尾也能判斷出文章的好壞,因此速度還是很快的。
而且他們只是第一道,選出好的文章放置一旁,由主考官王朝銑以及其他幾位丞相屬官過目,最終由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