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看沈瑄,朱棣仍是眼饞,這心智,這相貌,為何偏偏不是自己的兒子?
沈瑄同燕王說話時,孟清和一直老實當佈景板,恭謹肅然,腦子飛快的轉動,想著自己的心思。
道衍和尚單手捻動佛珠,眼眸微合,沒去看燕王父子和沈瑄,視線偏偏在孟清和身上打轉。
孟十二郎打了個機靈,大和尚為何如此看他?莫非想度他出家?
突然,道衍宣了一聲佛號,道了一聲王爺,聲音不高,卻是在提醒燕王,該把將沈瑄從開平衛召回的真正目的說出來了。
燕王皺眉,斟酌片刻,開口說道:&ldo;瑄兒,將你召來,實是叔叔有事要託付與你。&rdo;
&ldo;卑下不才,王爺儘管吩咐。&rdo;
&ldo;是這樣……&rdo;
原來,大行皇帝的祭日就在五月,作為洪武帝親子,燕王應親王京城祭奠,但他卻不能去。
先時,燕王敢在京城玩個性,是料定建文帝不敢馬上對他動手,這次再去,想全身而退就沒那麼容易。至少,他那個大舅子就絕對不會輕易讓他脫身。
裝病也是為了這件事。他都病成這樣了,皇帝總不能下令他必須進京吧?
於情於理,此舉勉強說得過去,在孝道上卻著實有虧。
洪武帝大行時,藩王不進京是遺詔所令,是為了國朝穩定,幫助皇太孫坐穩帝位。如今建文帝已是坐上了皇位,不管穩當不穩當,老爹祭日,藩王們總要親自祭拜。
孝道大如天,孟清和被宛平縣令推舉為孝友,在裡中的名聲才徹底壓過了孟廣孝。
燕王不能進京,更不能讓建文帝抓住把柄。私印寶鈔的罪名都能被建文帝找出來,於孝道有虧,簡直就是在幫皇帝磨刀。
最終,是道衍和尚幫燕王出了主意。
&ldo;可請世子代為進京。&rdo;
燕王考慮之後,同意了。
朱高熾聞聽,不說五雷轟頂也好不了多少。
進京不等於送死,卻和送死差距不大。真被建文帝咔嚓掉了,想喊冤都沒地方喊去。
但燕王下令,絕不能說不去。朱高熾一狠心,一咬牙,借著王府紀善的口,再加上暗地裡動作,把兩個弟弟也給拉上了。
只世子一人還不能表達誠意,三個兒子都進京才好讓天下人看清楚,燕王本來沒有反意,全都是皇帝給逼的。
朱棣猶豫了,他只有三個兒子,皇帝要是一不做二不休,全給咔嚓了,他上哪裡買後悔藥去?
還是道衍和尚舉出例項,從多方面分析了建文帝及其心腹爪牙的性格。尤其是齊泰和黃子澄兩人,別看他們都是一心效忠建文帝,私下裡卻經常互別苗頭,總想分出個高下。
齊泰說出的計劃,黃子澄總是能找出一兩點問題,反之也是一樣。
&ldo;魏國公是王爺的妻兄。&rdo;有的時候,劣勢也能轉化為優勢,道衍和尚最擅長做這類事,&ldo;進京後,世子下榻王府,郡王及公子可在魏國公府安置。&rdo;
徐輝祖防備朱棣不假,朱高熾三人仍是他實打實的親外甥。建文帝真要對三人動手,他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吧?況且,分開兩處,也是至少保全其一的打算。
燕王再次被說服了,常年的戰場拼殺造就了朱棣鐵血的性格,一旦下定決心,再不會更改。
這種性格,從他敢以絕對少數的兵力發動靖難就能看出,
道衍和尚還提出,世子三兄弟進京,隨行的護衛必須嚴格挑選,絕不能馬虎。必要時,真刀真槍的拼殺才是保全三人的根本。
燕王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沈瑄,除了他,再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