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頁

中期以後,明初各地衛所制度尚未崩壞,軍戶多為世襲。

一旦入了軍籍,世世代代都是軍戶,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直到一家死絕。想除籍,除非皇帝開恩朝廷下令,或家中子弟奮發圖強,官至兵部尚書,以大無畏的精神橫掃一切科班出身,成為大明王朝的國防部長。

相比之下,後者的可行性更低,尤其對草根而言,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洪武帝也是草根,但此草根非彼草根,是個人就知道。

更加坑人的是,只要有軍戶死絕或是逃逸,空出來的位置必須由親戚頂上,親戚沒了,原籍同姓再上。甭管是操持祖業還是垛集抽丁,也甭管是正戶貼戶,總之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填滿為止。

吃空餉?自洪武到永樂,此舉都和找死沒有區別。

養子頂替?在做和尚都要審查戶口,嚴格限定年齡的明初,更是想都不用想。

孟清和賣田賣房子沒關係,帶著母親和嫂子離開孟家屯也沒問題,要從軍,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