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西風,呼嘯而過,吹落了桐樹最後一縷殘葉。
樹底落了滿地桐子。
這是常見的、不值錢的東西,最近幾日卻引來爭搶。
“十文錢一斤,不管品相。”
“桐子有何用處?不能吃,會毒死人的。災荒年裡,老鼠哪怕餓死了也不吃桐子。”
“不知道,有城裡的掌櫃帶著小夥計,拉了車在孫莊門口收,說每日都來,買夠了為止。”
“孩兒爹,你去孫莊口問問,到底什麼光景。”
“咱們莊子上的桐子多,員外又不要這東西,先撿了一點,再去孫莊門口試試看。路又不長,背幾斤東西去,還不容易嗎?”
反正是冬月了,大人、孩子都閒在家裡。
不消停的四下閒逛;顧家的會把犁耙整理好,傢俱修一修。
孩子們滿屋子亂跑。
春上很容易金黃不接,故而冬日就要存糧,一天兩頓飯,也吃得稀薄。
半大孩子餓得前胸貼後背,聽說撿了桐子就能換錢,有錢就有糧,不管真假,一股腦兒去了。
半山腰上,桐子多的數不完。
一開始,沒聽到訊息的人多;有人訊息靈通,但不信。
直到有戶人家,父子倆背了十斤桐子,換回來一百文錢,莊子上沸騰了。
“瞧瞧,實實在在的錢,沒半點花哨。人家是王府的下人,王爺要這些桐子。”
“收桐子的小夥計客客氣氣,說今年有多少收多少,明年他們王爺要自己種桐樹,可能就不收了。”
全家老小,都出動了。
這個年代,因為醫療差、農業也不算特別發達,工業幾乎為零,哪怕沒有人為節制人口增長,人口也不算稠密。
京都夏陽城,也不過百萬人口。
人少、地多,山頭更多。
野山上的桐樹,的確不少,冬日桐子都落了地,撿就行了。
“往南莊去,那邊沒人收,他們還不知桐子能換錢,咱們去那邊的荒山撿。”有人心思活絡,知道所有人去搶,肯定撿的少,還不如走十里路,往遠處去。
農戶們各憑本事。
安誠郡王只安置了五個點,分別在五個方位上,距離京都二十里地。
第一天效果寥寥,幾乎沒收到多少,反而是自己去的那些夥計,他們撿了幾十斤回來;第二天多了點。
到了第七日,此事瘋狂了。
御史們聽說了,紛紛議論:“桐子毫無用處,遍地都是,漚肥都沒人要。郡王收集它們是何用意?”
“郡王哪裡是收東西,這分明是送錢,收的是人心吧?”
御史們腦洞很大,連夜寫摺子,告了安誠郡王一狀。
此事很轟動。
別說城外,城內的桐子也被撿光了。
小郡王財大氣粗,在距離京城南門五里地的地方,騰出一個莊子,專門做煉油廠。
莊子上僱了附近的農戶,幫忙剝出桐子仁。
這是薛湄的主意。
安誠郡王提出過異議:“直接收桐子仁就行了。完整收上來,又請人剝,花錢事小,主要是麻煩、耽誤事。”
薛湄沒理會他,只是給剝桐子仁的人發了口罩和手套,告訴他們,桐子仁可能有毒,要自己小心。
這也是為什麼薛湄不讓安誠郡王直接收桐子仁——桐子仁有毒。
百姓們不知注意,剝完了不洗手就吃飯,可能會染病。
“……你如果收剝出來的桐子,農戶們會在家裡剝。剝出來的,若是有人不信邪,又沒飯吃,忍不住吃一口,怕是會丟命;
再有,小孩子嘴饞,大人剝桐子,他在旁邊偷吃,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