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也不能供應充足啊!”
田蘇馬上回答:“休耕?上古的時候似乎有這種說法,說是休耕有利於恢復糧食產量……趙武子真是富裕啊!隨隨便便就決定三分之一的農田休耕。但其實,我們做到了他們前面。今年我韓氏大部分勞力都出戰了,農田等於荒蕪了一季,然後我們用齊國的戰利品購買趙氏的糧食,我們的田地等於提前一年進行休耕。至於主上說糧食不夠的問題我韓氏離虎牢城最近,今年戎守虎牢的是魏氏,透過魏氏在虎牢城購糧,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啊!”
就這樣,一行人走走聊聊,悠閒的進入國都。大軍穿過棘門之後,韓氏士兵調頭南下,解散回家。趙氏士兵轉身北上,也往自己的家裡趕。隨後,趙武與韓起身邊只剩了自己的精銳衛隊,他們在荀吳、魏絳的歡迎下進入國都,向國君獻俘。
這次,趙武的堅持讓晉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不僅齊國屈服了,晉國還在黃河南岸獲得了一大片實際領土。此外,軍隊還從晉國捋回了大量的技術工人,晉國貴族都眼巴巴的望著趙武的戰利品,等待國君做出分配。
其實,晉平公是個小娃娃,與其說讓他做出分配,不如說分配方案是範匄與趙武商量後以國君的名義進行釋出。最終確立的分配方案是:趙武獲得黃河南岸新佔齊國領地的二分之一作為自己的新封地,其餘家族分享了剩下的一半,不予分配的四分之一土地歸國君直屬。
至於俘虜的五千家齊國俘虜,趙氏、韓氏各自拿走一千家;參戰三國分走五百家,但他們需要從這五百家中獻出一百家來,作為徵稅上交晉國;此後,國君拿走一百家;其餘參戰各家則按照出戰人口數量,以及職位高低,經過一番均衡,重新分配下去。
分配完戰利品,祭奠完太廟,趙武按照慣例獻出了自己使用的弓箭。這張弓由國君封存在太廟,象徵國君收回了軍隊的指揮權。而後範匄牽著趙武的手,走出太廟。範匄環顧左右,志得意滿的詢問:“前年遷延之役時,我在黃河岸邊上問叔孫豹:古人有句話叫做“死而不朽”是什麼意思?……你猜他怎麼回答?”
趙武裝糊塗:“這麼重大的話題……我早晨起來還沒有漱口,不敢輕易回答啊!”
範匄哈哈大笑,答:“當時,叔孫豹也不願意回答我。但我繼續追問,說:我們家,在虞以前就是陶唐氏;在商朝是逐韋氏;周朝是唐、杜兩氏;現在晉國最強大,我們又在晉國是士氏(法官世家),我們這個家族是不是不朽?你猜……算了,你不用猜,我來告訴你叔孫豹的回答。
叔孫豹當時說:我曾經聽說過“不朽”這個詞,你剛才所說的那些還不叫不朽,這叫“世祿”,家族世代做官而已,這還不是“不朽”。魯國從前有個大夫叫做臧文仲,他死之後,他的話還能世代流傳,這才是不朽。我還聽說啊: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樹立德行讓萬代敬仰,其次是建立功業供國民懷念,其次是留下言論供後人傳頌。能做到這些,歷經多長時間都不會被廢棄,這才是真正的“不朽。至於您剛才說的,也就是保留了祖上的姓氏。守住了宗廟,使祖先能夠得到祭祀,這樣的家族,每個國家都有,並不是官越大,錢越多,就能不朽。”
而叔孫豹的“不朽”論述被後人稱為“三不朽”世代流傳。結果,叔孫豹也因此而不朽。範匄,除了在論述三不朽時稍稍提及它的名字,其他時間,無人在意範匄是誰?哪三不朽?《左傳》原文是: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稍停,範匄又問:“在我任期上,打服了齊國,如果我能再度討伐秦國,迫使楚國屈服,那麼我是否就可以“不朽”了?”
趙武思考了一下,恭敬的回答:“齊國是大國,這次我們肢解了齊國,將齊國的國庫搬空,將熟練的技術人口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