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動運營與玩家對抗;
鼓動違規制作,引導文案在作品裡摻私貨;
這都是這些鬼東西的騷套路之一。
說起來老被這麼搞也是很煩人的。
就好像跗骨之蛆一樣。
越家大業大的廠商,越容易被它們裹挾、蛀蝕。
像林奇、科遊這種光腳的,
本身又有超水平硬實力(對某人而言則是開掛)的,
自然無所謂。
硬生生打服所有人、靠質量開啟市場就是了。
但對大規模的廠商來說,就有點難搞了。
有穩定營收的企業,最怕的就是被人動搖現有基本盤。
以一定的妥協讓步,換取對方不搞事,很多時候也是保守型高層的優先選擇。
但讓著讓著,不免就開始滑坡了。
尤其是對基本盤就在IbS勢力範圍內的開發商來說,這更是必然出現的情況。
摻私貨,就會逼走正常玩家;
只有追捧IbS那一套的牛鬼蛇神,會在它們主子的指示下聞風而來;
而流失了大量正常玩家的前提下,為了保住營收,就不得不加倍討好牛鬼蛇神;
於是慢慢地與牛鬼蛇神越綁越緊,以至於徹底在正常玩家眼中臭不可聞。
然後...
當這些受到主子鼓吹才過來消費的、本身就在遊戲市場裡屬於極少數群體的牛鬼蛇神們,
像它們蜂擁而來那時一樣、譁一聲全部跑掉的時候。
剩下的專案還能怎麼辦?
自然是轟然倒塌了。
AE、碧育、尼索、代萬這幫曾經的巨頭,不就是被這麼拖死的麼。
哪怕不玩遊戲的圈外人,都肯定聽說過《鳴星特攻》製作六年花費七億美刀成本、結果攏共就賣了五萬來份、最高線上不到七百人的‘壯舉’。
這也是IbS這幫人之所以能如此囂張、如此肆無忌憚的底氣所在:
一物降一物。
它們這幫搞輿論的,就是自認天克創作者。
自命高於玩家和開發商一等。
更不用說,歐美所有國家的官方,都在縱容並鼓勵它們宣傳的這些東西。
所以在它們看來,要林奇的錢,的的確確就是施捨給他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裁判都是我們的人,你拿什麼來跟我們鬥?
——何況連五巨頭都被我們整治得服服帖帖,你一個華國的小廠子有什麼可不服的呢?
“...這他媽就是流氓邏輯啊,跟黏在鞋底的狗屎一樣噁心!”
聽完了羅倫介紹的諸多內幕,
林奇不由得有種‘這圈真亂’的感慨。
...也只是感慨而已。
“不用再管它們了,一幫跳樑小醜,搭理它們還不夠嫌惡心的,”
緊接著他很無所謂地擺了擺手,對羅倫吩咐道,
“不用去回應它們,專注在我們的專案上。
反正,它們的手還伸不到國內來,愛在外頭吵吵什麼,就隨它們便吧。”
星環娛樂的遊戲產業,基本上是零成本的。
無非是員工薪資和伺服器運維費而已,
這種情況下,橫豎怎麼賣都是賺,
哪怕再怎麼從輿論上動搖,都不可能讓他吃虧。
...再說,信這一套的牛鬼蛇神,本身也不是電子遊戲的主力群體。
它們的意見本就無足輕重。
而值得重視的主流玩家群體,面對未來世界的優秀作品,用不著林奇去闢謠、都會自覺用錢包投票。
所以,無視這幫跳樑小醜就是最好的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