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2部分

見,只能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北部最貧瘠荒涼的一隅之地苟延殘喘,連現在的這麼點兒版圖都保不住。

鑑於上述的慘痛教訓,土耳其共和國在二戰之中的策略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懦弱,完全沒有了恢復昔日帝國鼎盛時代版圖的雄心壯志,僅僅是跟交戰雙方同樣簽署了貿易協議,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整個戰爭期間,土耳其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來保衛自己,並尋機索要各種好處,比如要求德國幫助土耳其建設公路和鐵路,要求英國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怎麼看都是一副小家子氣。

依靠這樣的牆頭草政策,土耳其共和國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從國外換回了一些武器,組建了一支八十萬人的陸軍,但基本都是輕步兵,火力和戰鬥力大約跟民國年間的北洋軍相似——按照當時英國外交官對土耳其軍隊的形容:“……他們沒有任何一種現代化武器,而自1940年5月起這些現代化武器就證明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空軍也極為落後脆弱得可憐。他們既沒有坦克或裝甲車輛,又沒有製造和供應武器的軍火工廠,更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員和官兵使用這些武器。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高射炮或反坦克炮。他們的報警系統也十分落後,對雷達一竅不通。他們也缺乏包括接受所有這些現代發展的能力的軍事素養……”

沒辦法,土耳其這個“西亞病夫”的頭銜,可不是白叫的。雖然身處於東地中海,幾乎是在家門口看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爆發。但由於宗教因素的妨礙,土耳其人對現代工業和科學的接受程度,甚至比同時代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還要差一些。任何最微小程度的技術引進和改革,都要仔細考慮是否符合一千多年前的教義,然後引發一場全民大辯論,甚至是導致流血衝突。舉例來說,像印刷術這麼基本的技術,在土耳其居然一直被禁用到了十九世紀。而廁紙這種東西,更是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都還在理論上被禁用(因為工人必須用手擦屁股,所以生產的清真食品肯定細菌超標,衛生不合格)。清末的中國無論如何糟糕,好歹已經有了自己的鋼鐵廠、造船廠、紡織廠和自行建設的鐵路。而同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卻是一個比清朝還要更純粹的農業國,連麵粉、糖和布匹都基本全靠進口,請德國人援建的鐵路也是莫名其妙地修成了斷頭路……

這麼撲街的帝國,在列強爭霸的西方世界顯然是混不下去的。在一戰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可以憑著遼闊的版圖和龐大的體量,以及德國提供的軍火,硬著頭皮跟英國殖民地三流雜牌軍(印度人為主)周旋一二。到了二戰時期,土耳其共和國的版圖只剩下了八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只剩下了不到兩千萬,工業建設方面雖然經過凱末爾改革,略有起色,但卻是以紡織之類的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的規模極其可憐,海軍艦隊在建國初期全滅過一次,到此時依舊幾乎跟沒有差不多,陸軍的槍械彈藥在相當程度上也得依賴於進口。

跟歐洲列強相比,土耳其共和國不僅在工業上不如人,在海軍和空軍上慘不忍睹,陸軍同樣也無法應付一場機械化戰爭,甚至連人口都僅僅只相當於法國的一半,德國的四分之一(此時的土耳其還沒有完全開始人口大爆炸,在封建時代,其本民族人口長期保持在一千萬左右),哪怕想要拼人頭都根本拼不過。

按照當時國際上的排行榜,土耳其共和國的軍事實力,甚至還在比利時、葡萄牙和希臘之下!

看著手裡的這麼一副爛牌,時任土耳其總統的穆斯塔法。伊斯麥特。伊諾努閣下自然沒膽量貿然加入世界大戰的擂臺,一直當牆頭草左右搖擺到了納粹德國覆滅的兩個月之前,才在口頭上勉強對德宣戰。

之後,當英國人在整個歐洲到處拉攏盟友對抗蘇聯布林什維克的時候,土耳其共和國也是嚴守中立,拒絕美英盟軍入境,萬萬不敢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