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4部分

生非常巨大的變故的話,那麼預計黃種人在未來世界的國際地位,必然將會有相當程度的提高。

五、南亞和東南亞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大戰之中,就全球人口損失的角度來說,南亞和東南亞也是一個重要的戰場。尤其是當美國總統在金門大橋下簽字投降的同一時間,南亞的印度斯坦內戰卻依然打得如火如荼。

事實上,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就已經有一部分印度殖民地部隊,在大英帝國的米字旗下,來到北非和歐洲前線參戰。而當日軍橫掃馬來亞,攻陷新加坡的時候,也有數萬印度士兵戰死或被俘。

不過,南亞地區真正的大規模流血,還是從日軍於一九四二年登陸錫蘭島,並且扶持印度國大黨前主席錢德拉。鮑斯發動印度民族大起義開始的。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國大黨、穆盟、土邦主、英國殖民軍和入侵的日軍,甚至還有一部分滯留於印度的中國舊反動政府遠征軍,把整個南亞次大陸打成了一片屍山血海。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印度斯坦大混戰之中,各方勢力的陣營劃分顯得非常混亂,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入侵和抵抗,或者說殖民鎮壓和解放起義來劃分,也不能完全用信仰、民族和幕後支持者來劃分。

事實上,對於置身這片戰場的任何一方領導者來說,他們面前的戰局和後方的形勢都是令人眼花繚亂的:盟友和敵人的角色隨時都在變幻,各勢力內部的叛變和篡奪也是層出不窮。有時候,一場戰役的勝利,對於領導者來說往往並非什麼好訊息,因為這反而會導致某些盟友的背叛與倒戈。

雖然發生在南亞次大陸的這場戰爭,最初被很多人認為是日軍和英軍之間一場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的狗咬狗的搏鬥。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的時候,站在這個戰爭舞臺上的依然是印度人自己。尤其是在日軍早已撤走,英國同樣崩潰了的最近幾年,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了徹底的印度斯坦諸民族內戰。整個印度斯坦地區幾個世紀積攢下來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階級矛盾、殖民與被殖民的矛盾、侵略和反侵略的矛盾,在這場戰爭之中一下子同時爆發,以至於讓人簡直無從入手進行分析,即使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來看也是如此。

不過,儘管印度內戰的局勢如此混亂,但有一點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慘烈的內戰嚴重破壞了印度的農業生產,製造了數以千萬的戰爭難民,以及數不清的屠殺和饑荒。尤其是當全球異常低溫氣候降臨,印度糧食產量再度大幅度下跌的同時,印度內戰卻反而進一步加劇,導致整個印度陷入了飢餓與死亡的地獄。

當第三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的時候,南亞次大陸也曾經出現過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一線曙光:在一九四九年春天,來自旁遮普的穆盟軍隊和錢德拉。鮑斯領導的印度國民軍從印度西部聯手攻入恆河流域,在這片印度傳統上的精華腹地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勝利,並且於四月份攻入加爾各答,完成了“從阿拉伯海到孟加拉灣”的大進軍,成功控制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取得了內戰之中的決定性優勢。

但問題是,再接下來,隨著印度穆盟領袖真納在一九四九年九月的病逝,還有印度國大黨激進派領袖錢德拉。鮑斯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的遇刺身亡,又讓這一線曙光重新歸於黯淡——雙方勢力的繼承者隨即發生劇烈矛盾,穆盟的繼任者宣稱要脫離印度,在旁遮普和孟加拉建立“巴基斯坦國”,國大黨激進派對此表示激烈反對,甚至跟穆盟的軍隊爆發了流血衝突,雙方之前的合作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

而原本已經被打到瀕臨絕境的尼赫魯和與之結盟的印度土邦主,則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尼赫魯的軍隊甚至趁機在恆河流域的比哈爾邦發動了一場大規模反攻,並且取得了勝利。再加上錫克教軍隊在旁遮普地區的又一次造反作亂,使得印度內戰的局勢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