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略一沉思,便知界外王小q定非等閒之輩,失傳千年的大禹玄圭竟然都到了他的手上。忽然他心思一轉,微微點頭,化作一道青光出了圩子牆結界,以極快速度進入玄圭之中。
以王小q的法力,他自然已經感覺到了異樣,右手一擺,將邪力注入玄圭,觸發了其中的水天善力。王小q只覺得一股溫軟遊遍全身,他腳下失去力量,盤著雙腿坐在地上。
正邪二力在玄圭裡激烈鬥了起來,重明鳥在王小q的頭頂上空不住盤旋,卻懾於魔童相的邪力不敢下來。王小q緊閉雙目,額頭上滲出點點汗水,面露痛苦。忽然玄圭激射青光而出,一道人影立於雲端,大喝一聲:“五行罡鬥訣!”漫天雲霧散開,皓月當空,星星點點,那人在星月照映下,依式畫圖,以氣布罡,以神布鬥,神、氣、形、罡相合,散發巨大神力籠罩王小q全身。片刻功夫,王小q睜開雙眼,活動幾下胳膊,站了起來。
結界內木二脫口而出,叫了幾聲“師父”。地皇急忙攔住他,說道:“你瞎喊什麼?他是魔,你把他招過來怎麼辦?哎?我是不是眼花了,那道屏障怎麼不見了?”
地皇和木二頓時亂作一團,因為眼前的結界確實已經消失了,更因為王小q正緩緩地向他們走來。他們知道跑是沒有用的,殊死搏鬥嗎?更沒有用,自己的法力還是師父給加持增強的,實在不及萬億分之一。
王小q有些虛弱,勉強擠出一點兒笑容,說道:“幾位徒兒,見到師父怎麼如此恐懼呢?”
不恐懼嗎?你是魔,法力通天的魔,毫無人性的魔,誰見了不會恐懼啊?
“無妨礙!”雲端上那人飛身落下,說道,“他不是魔,只是身上有魔童相的邪力而已,好在大禹玄圭中還有無上善力水天玄圭與之抗衡,現在沒事了。”
“敢問先生是何方神聖?”現在王小q可沒有胡攪蠻纏談笑風生的心思和力氣,說話溫柔了許多。
此人名叫鄒衍,乃是戰國末期齊國人,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創始人。鄒衍本是相公莊人,死後便回到故土,守護一方,成為當地神只。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便是齊人鄒衍。
鄒衍的學說最主要的是“五德終始”和“大九州”世界地理說。
五德終始說是建立在天論和陰陽五行基礎上的。“天”是自然之天?還是神秘之天?這是在先秦時期學者們普遍思考的問題。“鄒子以談天飛譽。”齊人稱他為“談天衍”,善於談天是鄒衍的一大特點。鄒衍談天,認為天是從遠古不可考究的混沌中分化出來的,並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自己發生和發展的歷史。他的這一觀點肯定了天的客觀實在性,就否定了唯心主義者有“上帝”主宰的神秘之天的觀點。既然自然界的歷史是在發展變化的,那麼其規律又是什麼?於是,他藉助先秦以前的“陰陽五行說”找到了理論根據。
陰陽五行學說原本分陰陽、五行兩種學說。陰陽學說來自《易經》。正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種學說將世界的變化歸集於陰、陽這對矛盾對立統一的變化。陰陽不是固定的,它們會隨外部條件的變化而互相轉化。陰中包涵著陽的成份,條件成熟可轉化為陽。陽中帶有陰,一定條件下又可化成陰。固此陰陽又可分為陽中之陽、陰中之陰、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等四種,由此不斷分化並轉變而生成世界萬物。五行說是將世界萬物都看作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