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十年生活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時期,李清照三十五歲的時候,趙明誠重新被朝廷啟用,離開青州,去萊州赴任,李清照就一直留守在青州。等李清照抵達了萊州,終於見到她朝思暮想的趙明誠的時候,她卻看到,眼前這個男人日子過得很滋潤,不像她自己,在經年的往事裡,獨自思念,獨自愁苦,鬱鬱寡歡。那一刻敏感的她,看到了趙明誠目光裡的遊移。
很快,她感覺到趙明誠對她的態度比以前冷淡了,雖然沒有故意冷落她,但言行間少了過去那種默契,看向她的眼神裡不再飽含溫情。這時她意識到,自己長期以來擔憂的事,大概真的發生了。但得體如她,在趙明誠面前,她保持了應有的靜默。趙明誠不說,李清照就不問,這是她的態度,在愛情裡,這是她最後的尊嚴。
他們的愛情已悄然發生變化。花紅柳綠,對趙明誠來說,是一番風景,但對李清照來說,卻是愛情裡的雜草。雖然在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是常事,但李清照是個清高的女子,她不願看到他們二人的世界,有第三人插足。在那樣的年代裡,她的認知已如此超前,她覺得,在愛情裡,兩個人都要是彼此的唯一。
雖然歷史上對趙明誠納妾的事沒有特別記載,但是從相關資料和李清照的詞中可以看出,他確實有蓄妾。在那個年代,侍妾是普遍存在的,宋朝甚至還鼓勵大臣們蓄養侍妾和歌姬。那時的文人墨客大多生活精緻,綠衣捧硯、紅袖添香都是尋常情節。即便是大文豪蘇軾,也有過數位侍妾。可見,在那樣的大環境下,趙明誠也不能免俗。確切來說,那些年他沒有納妾,只是條件還沒成熟而已。
後來二人分離,趙明誠真的蓄養侍妾了,原因有很多:一是距離的產生,彼此之間溝通交流變少;二是兩人已經結婚二十年,新鮮感缺失;三是李清照已然三十多歲,年老而色衰,色衰而愛馳,管你是多有才華的女人,終究抵擋不住男人喜歡年輕貌美的姑娘,偏偏趙明誠也是這種男人,而且他當時正好是事業有成的官老爺,身邊被眾多年輕貌美又多才多藝的女子環繞;四是二人結婚二十年,卻無子嗣,傳統觀念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也給趙明誠尋花問柳、蓄養外室提供了一個很合理的藉口。
趙明誠也只是尋常男子,雖然心有李清照,但也沒有專一到非她不可。可是在李清照的世界,他卻是唯一。賭書潑茶猶在昨日,她始終無法接受,趙明誠的款款情意長到了別家院落。此時沒有了地理距離,卻有了心的距離。
水仙殿裡,趙明誠哭訴他對李清照的虧欠,這種愧疚成了當年病中他的常思常想,致使他病情更加惡化,最後一命嗚呼。當他走到奈何橋時,孟婆問他願不願意喝下孟婆湯,忘卻前塵瑣事,丟掉情感糾葛,他猶豫了,最後毅然決然地跳下忘川河,在惡鬼群中日日夜夜地仰望橋上,期盼著看見李清照走上橋去,他望了一千年,卻再沒有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王小c眼中也含著淚花,靜靜地聽著趙明誠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和他在忘川河底的思念與悔恨,任誰都能聽得出來,趙明誠的確非常內疚,而且痛恨自己當初的種種做法對李清照產生的傷害。可是物是人非,如今一個為天庭的正神,一個是幽冥的鬼魂,天差地別,即使說出這些話來又有什麼用呢?即使在忘川河底忍受千年折磨又有什麼用呢?
趙明誠說完,早已是泣不成聲,癱倒在地,藕大趕緊將他扶在旁邊的椅子上,讓他休息一下。李清照長嘆一聲,說道:“唉,明誠啊,我的心裡並沒有埋怨你啊。自你死後,喪夫之痛,亡國之危,就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了。為了保護我們的文物,我顛沛流離,歷經千難萬險,可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啊。我又遇人不淑,受盡欺凌,這都是我的命啊。前半生有多歡喜,後半生就有多淒涼,怪只怪人生實苦。”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