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五回 古卷軸河神賞畫 煙雨圖險象突生

河神開啟畫卷,見是一幅江村山水秋景圖,畫面山水、村莊、林壑層次分明,群山起伏、層林盡染、煙波浩淼,既有大江的壯觀,又現漁夫的辛勞。村舍、寺廟掩映林間,小童、老者溪橋問答,茅廬之中二人對飲暢談,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儼然世外桃源,令人嚮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觀感。

河神的目光從畫上移到了王小c身上,他問道:“小c,你知道這是幅什麼畫嗎?”

“那您可問住我了,這是我在河邊偶然撿到的,而且我對字畫著實沒有研究。”

“我告訴你吧,這幅畫叫做《江村煙雨圖》,是著名畫家馬漢三的畫作,而且是馬漢三存世作品中難得一見的精品力作。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馬漢三在山水畫的創作中,兼具諸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技法和畫風。你看這幅畫墨暈黝潤,煙雲生動,峰巒林壑、屋宇舟帆、溪橋人物均應物象形之至;雲霞變幻,風雨晦明,無不色染入微。”

王小c邊聽邊點頭回應,其實他對河神說的話一句也沒聽明白,本身他對書畫藝術就沒多大興趣,而且他的家庭也不是什麼書香門第,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基因,所以王小c就跟聽天書一樣聽著河神講這幅畫的創作、運筆、意象。

河神所說的這位畫家馬漢三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原名叫馬毓章,字漢三,號繡江居士,是清末山水畫的名家,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章丘人。馬漢三師承吳石仙,得其煙雨山水精髓,師徒二人一南一北,素有“南吳北馬”之譽。

當年,年輕的馬漢三南遊上海,一心想結識當時著名的畫家吳石仙學習煙雨技法,拜師學藝,可是吳石仙這個人在技法方面相當保守,閉門作畫,拒不收徒。無奈之下,馬漢三裝扮成啞巴,每日在吳石仙的門前掃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吳石仙慢慢和他有了接觸,發現他不會說話,但是體貌俊健,生性聰慧,有意收其為書童。兩人用手語交談,馬漢三欣然應允,從此就進入了吳石仙的畫室,每日追隨左右,磨墨抻紙,侍奉案側。他在一旁,也就有機會得見吳石仙作畫細法,像什麼落墨著色,勾波點染,濃淡乾溼,催發滲化,馬漢三都仔細觀看。尤其是吳石仙從不外傳的特殊技法,也能夠看到,然後馬漢三私下裡朝夕揣摩,用心記錄,每次等吳石仙外出後,則盡心摹寫,反覆實踐,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馬漢三習得了繪畫的真諦,學到了吳石仙的精髓要義。

到後來,市場上竟然有吳石仙的山水假畫流通起來,贗品技法之精湛,湖山煙樹之神妙,足可亂真,一時震動上海畫壇。假畫何人所為,吳石仙百思不解,經過反覆查詢,他懷疑是啞巴書童馬漢三,但有沒有證據。一日,吳石仙佯裝外出,旋即折回,馬漢三正伏案潑墨,收拾不及,真情敗露,當即伏地叩首,陳述入室學畫動機,乞求吳石仙諒解。精誠所至,吳石仙甚為感動,盡釋所怨,但對馬漢三約法兩條:一是離開上海,二是畫價每幅不少於十兩白銀。

馬漢三恪守吳石仙之所囑,攜藝回到山東,歷遊江北各地,作畫不輟,藝聲日高,其真品現已被列為國家文物。

河神正在品評著馬漢三的這幅古畫,這時候,桌上的杯盤都已經收拾下去,換上來了幾盞新茶。銀老太和白夫人也不懂字畫,只是默默喝著茶,聽河神講訴。河神說道:“畫是不錯,可惜不是真品,這是一幅贗品。”

王小c仔細看了看,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於是問道:“您怎麼看出是贗品來的呢?”

“卷軸倒是個老物件兒,看樣子有些年頭兒了,可是這畫上的墨太新了,就好像是最近幾天畫的一樣。不過也有可能是河邊水汽大,引起的返潮。但不管怎麼說,這絕不是清末馬漢三的真跡!不過贗品能模仿到這個地步,也已經很不容易了。”

王小c心想:看來河神對字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