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回 木坊望齊煙九點 天王殿彌勒生異

、冬天松柏吐翠,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象。

面前出現一座二柱一樓式木坊—齊煙九點坊。此坊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歷城縣令葉圭書所建。“齊煙九點”四字,也為葉圭書所題。這四字取自唐朝詩人李賀《夢天》詩中“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原詩中的“齊”,通“臍”,即中的意思。詩中齊州即中州,猶指中國。原詩句的含義是說從天上遠遠看去,中國遼闊的九州小得像九點菸塵,汪洋大海也不過是杯中之水。

這裡“齊煙九點”的“齊”特指濟南,濟南一帶古稱齊州,意思是站在牌坊的位置往北看,可以看到城北的九座秀山點綴在黃河沿岸,由東向西依次為:臥牛山、華山、鳳凰山、標山、鵲山、匡山、北馬鞍山、藥山、粟山。

九山山勢各異:或如清水芙蓉,或如鳥鵲飛翔,或如鳳凰展翅,或如雙標對立……雲霧潤蒸,嵐煙繚繞,故稱“齊煙九點”。

坊後匾額“仰觀俯察”,取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字是從王羲之《蘭亭序》書帖中勾勒出來,放大後刻在匾上的。因此處位於半山腰,故仰可觀山巒之雄偉,俯可察泉城之美景。

,!

還有一座“雲徑禪關”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為四柱三樓式木坊。坊正面“雲徑禪關”四個隸字是濟南已故書法家黃立孫所書,背面“峰迴路轉”四字則出自濟南當代已故書法家姜守遷之手。

“雲徑禪關”的含義為:寺院高聳,雲霧瀰漫,遊人至此彷彿進入仙境,到達佛門淨地,進入寺廟之前需要淨一淨心,然後再誠心誠意地燒香拜佛。“峰迴路轉”則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醉翁亭記》“峰迴路轉,有亭翼然”的佳句。藉以形容此處地勢險峻,山峰曲回,道路彎轉,暗示人們皈依佛門,自可走出迷津,超脫紅塵。

三人一路爬到千佛山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山門上方“興國禪寺”四字,門前一幅勸世聯,上聯為: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下聯為: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對聯的意境非常深刻,充滿了佛家禪理。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裡被寺院傍晚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驚醒,拋棄了名利和慾望;眾僧吟唸經文的聲音,把人世間苦海里迷失方向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

錢財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淡泊名利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

過了山門,整個南部山崖就是千佛崖造像群,千佛崖是濟南較早的造像群,是隋開皇七年(587)至十五年(595)所鐫刻的,距今有 1400多年的歷史,現存9窟 130餘尊造像。千佛山因“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寺”的名稱則源於千佛崖。

石窟造像源於印度,後來傳入中國。581年,楊堅總攬朝政,繼而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重新恢復佛教。又因為他的母親是歷城人,為了紀念她,便在濟南大興佛事,於是濟南鑿窟造像之風也隨之盛行。千佛山石窟造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

千佛崖的主窟叫極樂洞,洞內大大小小佛像 87尊,中間一尊是阿彌陀佛,盤膝而坐,高近3米,身後飾有佛光。

兩邊是阿彌陀佛的兩位協侍菩薩,左邊是大勢至菩薩,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中間有一個瓶子,佛經上說,這是一個寶瓶,記憶體智慧之光,普照世間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火光之災,能使佛門弟子脫離地獄、餓鬼、畜生這三種與行惡相應的轉生趨向,使之得到無上之力,因此稱大勢至菩薩。

觀音的天冠中間有一個小佛像阿彌陀佛。一般來說,只要看到觀音頭上有佛像,就肯定是阿彌陀佛,這是一種固定的佛教造像形式。

迎門而建的這座殿稱為“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