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三回 長白山王簿起義 郎王錘造就鐵匠

敗。

此後數年,王薄退守以長白山區為中心的根據地,轉戰於魯中、魯北一帶,與其他起義軍互相支援,共同反抗隋朝統治。有一首民歌,從反面反映了王薄在長白山堅持鬥爭的狀況:

“長白山頭擺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千萬隊,只怕榮公第六郎。”

榮公第六郎是榮國公來護兒的第六子來整,他曾經率軍打敗過王薄的農民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隋朝禁軍將領宇文化及在江都,即今江蘇揚州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擁戴隋煬帝的蕭皇后北上,於次年到達聊城,即今山東聊城西北。唐朝派遣淮安王李神通圍攻聊城,宇文化及則派人聯絡王薄,王薄投降了宇文化及,率部與之共同守禦聊城。李神通攻城不克,率軍而退,竇建德又率軍來攻,而且攻勢猛烈,王薄見大勢已去,遂開啟城門放竇建德入城。竇建德入城後,擒殺宇文化及,王薄又投順了竇建德。

武德二年(619年)初,隋王朝已經名存實亡。《資治通鑑》說:“隋將帥、郡縣及賊帥前後繼有降者”,王薄審時度勢也投降了唐朝,是被當成代表性人物最受重視的將領,第一個被任命為主政一方的高階官員,任齊州總管,駐守歷城,即今濟南。武德四年(621年),王薄勸說青州、萊州、密州等州投降唐朝,諸州都表示同意,為唐朝的統一戰爭做出貢獻。

,!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宋州總管盛彥師率王薄共同攻擊須昌,即今山東東平東須城鎮西北,徵糧於潭州,即今歷城東部平陵城,刺史李義滿與王薄有矛盾,因此閉倉不給。須昌投降後,盛彥師將李義滿關押於齊州監獄。皇上有旨釋放李義滿,使者未至,李義滿已死於獄中。王薄因事再赴潭州,李義滿之侄李武意懷恨將其刺殺,一代英雄以悲劇的形式落幕。

記載王薄結局最詳細、權威的史料,仍然是《資治通鑑》,原文說:“宋州總管盛彥師帥齊州總管王薄攻須昌,徵軍糧於潭州。刺史李義滿與薄有隙,閉倉不與。及須昌降,彥師收義滿,系齊州獄,詔釋之。使者未至,義滿憂憤,死獄中。薄還,過潭州,戊戌夜,義滿兄子武意執薄,殺之。”

王薄揭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序幕。他在長白山起義後,很快便得到黃河下游一帶農民的響應。僅在山東一帶,就有張金稱在夏津縣、劉霸道在惠民縣等處起義響應,他們攻佔郡縣,殺死貪官汙吏和豪強地主,沉重打擊了隋王朝的統治,形成了隋末全國農民大起義的局面。

相傳很早以前,章丘縣衙門口有一棵大槐樹,葉子形狀就像紗帽翅,樹上每有一對葉子落下,章丘便能出一個官吏。

王簿號知世郎,所以老百姓都高興地稱他為“郎王爺”。

有一次,義軍進入了縣城,郎王爺指著那棵槐樹對百姓說:“為官者,必苦民,官愈多、民愈苦。倒不如先殺了這樹,免得日後多出壓榨百姓的贓官!”說罷,便令手下人把槐樹鋸倒了。郎王爺又命人找來一個大鐵砧子,安放在槐樹墩上,自己挽一挽袖子,掄起一把燒瓜錘,叮叮噹噹為義軍打造起兵器來。

可是,那樹墩幾天後竟又發出芽兒。郎王爺非常生氣,親自動手,把樹墩連根挖出,掄起燒瓜錘將它砸成了木渣渣,然後在樹窩裡點起一把火把它燒成了灰燼。郎王爺哈哈大笑起來,一甩手,那把燒瓜錘扔進了樹窩裡。

第二天,人們驚奇地發現,錘把居然發出芽兒。幾天工夫,便長成了一株大樹,樹葉密密匝匝,每片葉子都和郎王爺的燒瓜錘相似極了。人們管它叫郎王樹。

秋後,樹葉黃了,飄落下來便變成一把把燒瓜錘,人們管這錘叫郎王錘。

大家紛紛把郎王錘揀回家,誰知,夜裡他們都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郎王爺教他們打鐵。早上,他們拿起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