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年,日軍侵華;三二年,東三省淪陷;三三年,熱河淪陷;三四年,察哈爾淪陷…… 三秦大地雖然沒有遭遇戰火,但是稅賦卻是日益加重。 以前一年只需繳納兩三鬥糧食,兩元錢的賦稅。如今一年要繳納四五斗糧食,四五元錢賦稅。 很多人家交完賦稅之後,剩下的糧食、銀錢跟本都不夠花的。 就算是遇到豐年,沒有旱災、蝗災、水澇等,人們還要靠挖野菜、吃樹葉、樹皮等充飢。可以說,日子比之前過得還慘。 白嘉軒都想不明白了,為什麼都已經革命了,老百姓的日子卻還沒大清過得好。這革得到底是誰的命? …… 三六年的一天,白嘉軒來找項南。 項南這些年雖然在外面做事,但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回到白鹿原上來的。 陪陪鹿三、章子卿、田小娥等人,也順便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免得大家還以為他死了。 “黑娃,我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見白鹿鑽進地底下去了,這是不是啥好兆頭?”他充滿希冀的問道。 項南一聽,卻是一愣,知道白靈有可能犧牲了。 白靈,就是白鹿原的精靈。在劇中,她死得時候,白嘉軒就夢到了白鹿鑽入地底。 不過他不好告訴白嘉軒實情,便擺擺手道,“嘉軒伯,《易經》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意思是大地有德,無論是好人、壞人、清水、髒水,這地都會承載著它。所以君子要像大地一樣,有容人之量。 白鹿入土,這應該是吉兆。不過地是這樣的,厚積才能夠勃發。就像施肥,今天灑在地裡,不能指望明天,莊稼就躥高一大截兒,需要等待時機。 因此我掐指一算,至少一甲子之後,才能夠見到效果。” 白嘉軒一愣,隨後搖搖頭。 還要一甲子才能化為吉兆,如此看來,未來的十幾年,怕還是難熬。 …… 三七年,日軍全面侵華,抗日戰爭也全面打響。 為了躲避戰禍,燕趙、三晉的百姓紛紛逃離家園。 白鹿原上就來了很多逃難之人。 而鹿兆海所在的軍隊也正式開拔,加入抗戰。 項南也繼續為國出力,繼續刺殺日軍高官、竊取日軍情報、炸燬軍火庫、焚燒軍用物資…… 來到四零年,鹿兆海在戰場上犧牲,生前殺了四十三個小鬼子。 此種壯舉令朱先生十分敬佩,因此他和白鹿書院幾位修縣誌的老先生一起,準備前往前線參軍,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每日裡都有不好的訊息傳來,領土一省又一省的被侵佔,民眾千萬又千萬的被奴役,城村一處有一處的被血洗,一切內政外交處處受困! 都說書生無用,昨晚我跟幾個老先生商量,決定投筆從戎,去前線打鬼子!兆海是我的學生,年輕的娃娃都戰死了,我還留著這把老骨頭幹啥!” 朱先生在兆海靈前的一番話,深深的震動人心。第二天出版的《三秦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標出了題為《白鹿原八君子抗戰宣言》的新聞,震動了西安城上下朝野。 三天後,滬江《文匯報》全文轉載這條訊息,標題改為《關學大儒投筆從戎》,影響擴大到南方。 一時間,響應朱先生的理學同仁紛紛投書報刊要求取義成仁者超過千人。 …… 時間來到四五年。 項南已不記得自己殺過多少鬼子,炸過多少座軍火,焚燒過多少軍用物資,竊取過多少軍事機密……簡直數不勝數。 而隨著日軍投降,他也回到白鹿原上。 但太平的日子根本沒過幾天,此時雖然日軍已經投降,但是內戰很快又打起來了。 為了打好內戰,便於徵兵徵糧,白鹿原上的保障所改名為聯保所,田福賢這位總鄉約改為聯保主任,鄉約改名叫保長。二三十戶編為一甲,一甲設甲長,大村裡設總甲長…… 改制完畢之後,聯保所就開始抽丁抽糧,規定是二丁抽一、除收官糧之外還收軍糧。 白鹿原上的百姓頭次見到這麼嚴苛的徵丁制度,這麼繁重的稅賦,比當年打小鬼子要得還多。甚至當年烏鴉兵來到原上,也沒這麼狠過。 “徵這麼多的糧和丁,我沒經過也沒見過,清家皇上對農民也沒有這樣心狠……“白嘉軒咬著菸袋鍋子道。 朱先生向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