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看過之後,覺得玉氏送來的四位美女倒還漂亮。 一位金妍兒,長得很像喬妹宋惠喬;一位全美善,長得很像河智苑;一位柳美研,長得很像金喜善;最後一位樸美英,長得很像全智賢。 項南見色心喜,便也都收下了,通通封為答應,分別安置在鹹福宮、永壽宮、永和宮和景陽宮。 這些宮的宮主都是諸瑛、海蘭、意歡、文卿這類的老人。這些新人若是安分也就罷了,若是不安分,她們有的是法子治她們。 …… 當然項南的心思並不在這些美女上,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科技發展上。 他準備在京城建造第一座發電站,到時候,至少讓整個故宮都用上電。 電是好東西,在軍事、工業、民用領域,都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幾乎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 比如工廠用電生產,各種機械需要用電啟動,各種礦產資源用電電解;軍事中電報、雷達、鐳射、電磁炮、電子對抗等都需要電;民用中的電話、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等,也都需要電。 電簡直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 相比蒸汽動力,電能具有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並且能遠距離輸送,並按使用者需要科學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潔高效、價格便宜等諸多優點。 而且相比蒸汽機需要消耗大量燃料,電力的獲取範圍更廣。比如煤電、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等。 當然,現在談風電、核電、太陽能還早了些。但是煤電、水電都是可以考慮的。尤其小水電站,建造難度並不高。 很多小水電站,單人或者公司都能建造。像大別山區、伏牛山區、太行山、燕山等山區,多得是小水電資源。 中國第一座小水電,就是一九一二年在滇南建造的。到現在已經過去百年時間,依然還在不斷的發著電。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由電能推動的,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時代,才被稱為是“電氣時代”。 不過即便項南已經發明瞭發電機,但現在的國人,對於電力的瞭解,基本還是一無所知的狀態。 在他們看來,所謂的無線電報機,就是神話,根本意識不到其中蘊藏的科學,更沒有想過將電用到其他地方。 因此項南才想要建發電廠,用實際行動,讓國人知道電得好處。這樣一來,就算他將來走了,這些技術人們也會自發傳承,而不會讓其消亡。 當然,項南也不知道,自己走後,這個世界會如何。是會繼續發展下去,還是會隨之一起寂滅。 但不管如何,他都願意相信第一種後果。畢竟這世上這麼多人,都是他的親人、熟人,他願意他們繼續活著,而不是隨著他的離開而寂滅。 因此他才願意留下科技的火種,好讓後人不斷的傳承下去。 …… 另外,項南還搞出了一點新東西,那就是報紙。 其實報紙在中國的歷史很悠久了,早在西漢時期,當時的官府就發行過寫有皇帝諭旨和臣僚奏議等檔案及有關政治情況的刊物,稱為“邸報”。 不過當時有資格看“邸報”的,都是各郡的長官,平民百姓是接觸不到的。 到了宋朝的時候,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而因為商人的出現,使得“邸報”逐漸普及開來,就連平民百姓都可以看到了。 明朝更是出現了專門發行報紙的部門,稱為“通政司”。並且在明朝末年,出現活字印刷“邸報”,使得“邸報”的銷量更高。 到了清朝,“邸報”的銷量反而遭到了打擊。因為邸報的內容有一定的保密性,如果平民百姓都看的話,會導致洩密,因此這種行為在清朝雍正之前是被禁止的。 但是項南知道報紙其實是件好東西,傳遞政策、刊載新聞、樹立榜樣、宣傳商品,樣樣都少不了。 現在隨著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大量新出的政策需要百姓們及時瞭解,免得再被貪官汙吏們矇蔽欺負;商業資訊也需要及時溝通,這樣才能更好地活躍經濟。 而且,隨著識字率的提升,百姓們對外面的世界,也有著天然的渴望,不再像之前那般懵懂。知道外面的新聞,對啟發民智,也有很好的效果。 再加上現在交通發達,新出的報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