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國外那些被征服的土地,也並不太平。 多有人揪群結黨,反抗朝廷。他們不敢面對大軍的長槍大炮,就暗地裡下黑手、使絆子。比如張貼標語,扒竊列車,襲擾軍隊,破壞鐵路等等。 類似事件,簡直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至於中東、波斯、天竺等地,雖說已經向大清臣服,願意歸順,但就跟北方的玉氏一樣。只是名義上的歸順,關起門來,人家還是做自己的王。 因此大清看似一統世界,強大至極,但其實危機四伏,遠不像看上去那般牢不可破,固若金湯。 所以項南說得極是,大清現在內憂外患,絕對不能夠鬆懈,更不能夠自滿。 “總算你沒白走一趟。”項南點了點頭,“記住我的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所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你們當中任何人,將來繼承朕的皇位,如果不能勵精圖治,自強不息,而是不思進取,耽於享樂,那就不要給朕燒香拜祭。朕在九泉之下,都不願見到你。” “兒臣不敢!”眾阿哥一起跪地說道。 …… 乾隆三十七年二月,亞歐鐵路南線終於合龍。 這條鐵路從南歐的薩拉熱窩起始,經過伊斯坦布林進入中東地區,穿過奧斯曼帝國直達波斯,再穿過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等抵達西域伊犁。 從乾隆二十九年開始修,一直到現在修了八年之久,總長度為一萬兩千裡地,可以說是相當長了。 而這條鐵路通車之後,大清對中亞、波斯、天方、南歐等地的控制,必將上一個新臺階。畢竟鐵路通車之後,大清的駐軍前往中亞、波斯、天方等平叛,最多不過七八天時間。 而且,項南還準備再修兩條鐵路。 一條從摩蘇爾到開羅,將亞非大陸連在一起;一條從德黑蘭往南過新德里,經天竺到蒲甘、永珍。 如此一來,南亞和東南亞也將連為一體。 須知天竺的物產資源也是相當豐富的。煤炭、鐵礦、銅礦、金礦、錳礦、金礦等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更重要的是,天竺的稻米自古有名,而且一直都是糧食出口大國。打通鐵路之後,大量天竺產得稻米,都可以進入中原,用於賤價賣給老百姓。 就像埃及在現代推行的大餅補貼政策,在埃及政府得補貼之下,每張大餅只要兩毛錢人民幣。這些大餅保障了貧困民眾的生存底線,讓他們能夠繼續的生存下去。 …… 三月,項南頒下旨意,頒佈減租減息政策。 規定地主的地租只允許收兩成五,不許多收;規定利息的年利率不得超過一分五,如付息超過原本一倍者停利還本,超過二倍者本利停付。 這項政策經過報紙一宣傳,一下子讓全國老百姓都知道了,一時間萬民沸騰,激動不已。眾地主老財則是幾乎要吐血。 在古代,地主每年靠著收租,能把百姓年收入的五成到七成收走。 明代大學者顧炎武就感嘆,“吳中之民有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什九,……歲僅秋禾一熟,一畝之收不能至三石,少者不過一石有餘。 而私租重者至一石二、三鬥,少者亦七、八斗。佃人竭一歲之力,糞壅工作,一畝之費可一緡,而收之所得不過數鬥,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貸者。” 由此可見百姓負擔之重,交了地租之後,幾乎沒有任何剩餘,還要被迫乞貸度日。也難怪古詩有云,“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而減租至兩成,農夫就能留下八成收益。這樣一來,百姓的日子就要好過多了,起碼飯可以吃得飽了。 另一項讓百姓深惡痛絕的,就是高俐貸,又稱印子錢,驢打滾。 古代民間借貸十分活躍,而且利息都非常高,通常年利率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如果還不清的話,還要利加利、利滾利,借出一隻雞能要回一頭牛。 《白毛女》中楊白勞借了黃世仁五塊大洋,最後利滾利竟然高達二十五塊大洋,可見這種高俐貸的盤剝之重,已經讓老百姓到了無力負擔的地步。 因此,針對這兩項加害百姓的惡舉,項南才要下旨予以糾正。 …… 不過其實,歷朝歷代都知道地租、利錢對百姓頗為不利,因此很多朝代都曾試圖扭轉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