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彩蛋·盛世衰亡5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略略斟酌,按下了乙的選項。 李隆基是決不可能為了楊貴妃的性命而把自己也置身於生死一線間的,這點毋庸置疑;但從神蹟中並不多的對楊貴妃的描述中來看,李隆基同樣聖寵於她。 畢竟,這次出逃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且不說,居然還帶上了楊貴妃的姐妹——即使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楊貴妃的姐妹身在宮中,出行方便,也足以看出來李隆基個人的傾向。 更關鍵的一點在於,雖然已經發生了士兵自行動手殺掉了楊國忠等人的事情,李隆基也意識到了事情不妙,但多年來至高無上、養尊處優的生活,李隆基未必能夠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楊貴妃和自己究竟到了何等危急的情況。 到底沒有年輕時候的敏銳和反應了。 所以,李隆基做不到第一時間立刻順從眾意,殺掉楊貴妃,他會有一個掙扎、或者說反應的過程,然後他最終還是要保全自身。 明朝,洪武年。 朱棣對楊國忠的死亡並無多少興趣:“楊國忠,不如李林甫多矣。”雖然李林甫同樣玩弄權術,但本人的水平可是能夠拉楊國忠不知道多少條街。 “若是李林甫一直在位,那唐朝的安史之亂或許會拖延數年才會發生。”朱棡點頭,說不定,還真能讓李隆基在位期間躲過這一劫,當然,這很難,畢竟李隆基實在活得太久了。 李隆基和李亨這一對父子,當真是富有戲劇性。 李亨把李隆基變成了太上皇,讓李隆基晚年過得悽悽慘慘慼戚,鬱鬱寡歡,好不痛苦,回到長安後五六年就駕崩了;但是李亨居然也在同一年同一個月駕崩,就和李隆基前後腳…… 【面對陳玄禮和所有士卒的要求,李隆基回答:“朕當自處之。”】 【但這時的他仍舊不想要殺死楊貴妃,於是自己一個人拄著柺杖待著,直到他身邊的人覺得必須做出決定,勸諫他的時候。】 【左相韋見素的兒子京兆司錄參軍韋諤勸李隆基“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 【而李隆基尚且想要掙扎一下,認為楊貴妃身在深宮,和楊國忠扯不上關係。】 【於是,心腹宦官高力士直指核心:“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 【將士安則陛下安矣。】 【於是,李隆基讓高力士把楊貴妃引到佛堂內,用帛帶縊殺。】 【看到了楊貴妃的屍體,又得到了李隆基的寬慰,陳玄禮和諸位將士於是大呼萬歲,隨後才開始準備繼續行軍。】 【而終於緩過氣的李隆基也開始思考這一切的過程,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幕後關鍵人員就是太子李亨。】 【而在馬嵬之變後,李亨決定就此和李隆基分道揚鑣。他選擇的方向是:甲.北上 乙.下江南 丙.往東部行進】 隋朝,開皇十八年。 自從有了楊廣的簡單事蹟後,楊堅覺得自己不想看到“下江南”三個字,一點也不想。 這太子李亨大約也沒有下江南,畢竟,那裡相較關中雖然確實安定許多,但並不利於唐朝此時重振旗鼓、收攏軍隊百姓人心。 唐朝,貞觀年間。 “北上,當然是北上!”尉遲敬德剛剛看到選項,就喊了出來。 畢竟,此時大唐的精銳其實都在各處邊防重鎮,那麼北上後獲得有利力量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更何況,北上,距離長安等戰場距離是最近的,李亨若是以太子的名分展開旗幟,也能夠給動盪飄搖的大唐各地打上一劑強心針。 否則,若是如李隆基一般避於一地,大唐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像那宋朝一般偏安一隅,隨後苟延殘喘罷了。 李世民點頭,按下了甲。 【李亨打算北上朔方,獲取那裡的兵權,從而對抗安祿山、收復河山。】 【而這一決定並非臨時起意,東宮宦官李輔國就曾經勸李亨:“至馬嵬誅楊國忠,輔國獻計太子,請分麾下兵,北趨朔方,以圖興復,輔國從至靈武,勸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 【沒錯,李亨不止要收攏兵權,他還打算就此一步上位,到了朔方軍治所靈武后就著手登基事宜。七月十二,李亨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