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留在此地,他想要出外遊歷,消化一下剛剛修煉的三目十八臂。
幾個人各懷心思,王小q又對手十八囑咐了幾句修煉的法門,切忌急於求成,要學會順其自然,以免誤入歧途。手十八現在對王小q這個師父也慢慢變得誠心誠意,他覺得這個少年有一種吸引自己的力量,是從內而發的善力。
王小q說道:“手十八,你不要為了獅百萬耿耿於懷,他既是我的徒弟,我自然不會棄之不管,你們哥倆兒日後還有重逢的時候。”
手十八聽後大喜過望,再次感謝,然後與眾人辭別,踏上了修行之路,他沒有選擇遠方,而是繼續留在文祖,因為這裡匯聚了頗多遠古天地靈力。
在遠古時代,如今的章丘市文祖地帶便有了村莊。那時候,堯已是很有名望的部落聯盟首領,統治多數漢族部落,只有少數部落還在互相爭奪殘殺。
當時的文祖地帶,三面環山,一面平原,地勢優美,土地肥沃。為爭這一地盤,在如今的章丘市明水辦事處附近的一個部落與在如今萊蕪地區的一個部落發生了戰爭。這一南一北兩個部落你來我往打了十幾年,第一天攻過去,第二天又打過來,雙方傷亡都很大。老百姓為避戰爭之苦,棄莊逃進了深山,建起洞穴和石牆,到夜間才下山種地收莊稼。長此以往,原有的村莊已牆倒屋塌,一片狼藉。
,!
幾十年的征戰之後,兩部落大傷元氣,面臨被其它強部落吞掉的危險,雙方只好派特使向堯求助,並願意加入堯的部落聯盟。堯非常高興地接待了雙方特使,並派他信任的舜來處理兩部落之間的糾紛。
舜在雙方文官陪伴下來到此地,一連幾日只是遊山玩水,並不提邊界糾紛之事。每到兩郎山東嶺便凝目仰望,然後回營休息。陪同的文官個個不解其意。數日之後,一名文官忍耐不住,問起邊界之事。舜微笑著說:“天意早定。”他揮手向東嶺峰頂一指,“看到了沒有,峰頂上聳立著石人和石馬。這表明上蒼喻示,此處為界方能人收兵刃馬下鞍,天下太平。”官員們一聽,個個拍手叫好。從那以後,兩部落定界和好,百姓又過起了安寧日子。人們非常佩服舜的文博德善,紛紛要求立塊界碑,並刻上舜的名以示紀念。舜說:”我受堯之託來處理干戈,論德論文我都不及堯,要說刻名紀念,只有刻上“堯”字。”於是,界碑上便刻了“堯文德之租界”六個大字。
春秋戰國期間,戰亂再起,村莊建了被摧,摧毀又建,歷經幾朝,在這個地方曾出現“廣宗縣”、“東國城”等。
直到明永樂年間,孫、張、萬等姓從河北棗強遷居此地,種地時挖出了界碑。此時碑已斷為幾截,“租”字的禾木旁只留下半邊,“界”字只留下半個田字,碑上的前四個字清楚可見。人們不解其意,便請一老道士來判斷。老道看罷連聲說:“好,好,好,此地乃堯帝之祖廟也。”
於是,人們又建起一座廟,立上了廟碑。原“堯文德之租界”的界碑,經老道訛點成為“堯文德之祖廟”的廟碑。後來,廟名經簡化便成了“文祖”村名。
手十八走後,一直在琢磨王小q所說的話,但怎麼也想不明白。其實王小q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獅百萬根本沒有死,在他拍下獅爪的那一刻,王小q催動水天玄功護住了他,讓他得以僥倖存活。可是一身修為盡毀,殘軀無存,只有微弱的一道神靈。王小q暗暗將他的神靈收集,打了個包埋在流蘇王地下幾百米的神根處,這個連流蘇王自己也不知道。獅百萬可以藉助神根,重新修煉,獲得脫胎換骨。
可是他說的神龍到底是什麼呢?原本是蚯蚓精幻化神龍,假借降世之名招搖撞騙,後被王小q識破,施法使其進化為假應龍,賜名地皇。可以當時蚯蚓精的法力根本騙不了修為更深的獅百萬,他又怎麼會聽命去搶奪流蘇王的樹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