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是因為他出身貧寒,拍電影的一絲不苟,從不搞什麼八卦新聞;二來就是他的偶像,李小龍先生,經常在自己的電影中向偶像致敬,這一點也讓人佩服。
周導演曾經說過為什麼迷李小龍,他說李小龍從開始學習功夫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將來一定就是那個向全世界展示華夏功夫的人,而且他真的做到了。
而他自己也有這個夢想,但是他卻無法象李小龍那樣展示,所以就想方設法把功夫和其他元素包裝起來宣傳,比如說《食神》中美食加功夫,《少林足球》更是直接,開場就說如何推廣少林武功呢?最後是足球加功夫。
王萊嘆了口氣,又說道:“在此之後,周導演又推出了《喜劇之王》,那時香江電影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雖然《喜劇之王》是當年香港票房冠軍,但票房不到3000萬,分到製片公司的手裡不足1000萬,去掉製作電影的成本,恐怕所賺無幾,而且金像獎還是照樣看不起他,連一個提名都沒給。”
這點,劉晨知道,周導演的表演一直不被肯定,而且很多合作過的導演還狠批他沒有演技,面對這些謾罵和指責,他從不回應,只是努力拍好自己最愛的電影,一部作品比一部更好,其他都無所謂。
“現在你該相信了吧,一個最紅的演員,1992年的時候,香江排名前十的影片有八部是他的,從演員到導演,進而到製片,跨越的如此艱難,有了《喜劇之王》穩住了局面之後,周導演又為拍《少林足球》四處籌錢,這部投資需要4000萬,全靠他自己的公司根本不行,碰了多少閉門羹才籌齊資金。”
“最後《少林足球》大獲成功,全球票房4300萬美元,這才總算緩了口氣,算是真正在製片商中站穩腳跟,即便如此,也只能算是一個小型獨自制片公司,距離發行商還有很大的距離。”
劉晨心說,目前,錢對我來說最不是問題了。
心裡也有疑惑的地方,忍不住提出來道:“製片、發行、院線三個環節中,這個發行到底有個什麼作用?以周導演的影響力,為什麼不直接跟院線談呢,這樣就不用白白分出去15%的票房,太虧了。”
王萊若有深意地看了劉晨一眼,這個年輕人臉上充滿了不解,她也是嘆了口氣,實在不願意說這個問題,卻為了提醒這個年輕人,不得不說,儘管現實很殘酷。
“你跟周導演還真是有些地方很相似,他當年也是同樣的想法,結果《少林足球》因為沒有找大的發行商,在華夏內地,這部電影就沒上映,錯過了創造票房奇蹟的機會。”
“啊?為什麼?怎麼會這樣?”聽到這裡,劉晨才覺得電影這個產業鏈很複雜,這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鏈條,似乎任何妄圖挑戰已經形成的執行規則都會粉身碎骨。
王萊也不想一下子打擊了他的積極性,故作輕鬆地說道:“所以呀,吃一塹長一智,周導演這次拍《功夫》就找到了內地集製片和發行一身的大公司華王兄弟影業參與制片和發行,想必這次上映是沒問題了。”
劉晨心想,卻不知我要弄個高科技電影公司,會不會遇到阻力,我偏偏要碰一碰這些規則,實在不行,透過網路娛樂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條。
王萊只是怕他少走彎路,卻也不想因此失去了銳氣,而且當一個導演對現在的劉晨來說就已經很遙遠,更不要說到製片商的轉變,而發行商,恐怕這輩子也觸控不到。
說那些,只是王萊情緒激動之下,一時對劉晨的過分期待,冷靜下來之後,她也覺得自己有些異想天開,卻沒想到劉晨完全可以直接跳到電影產業鏈的最頂端。
這一次課程,王萊對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