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
聽他說的如此誇大,馮縣尉不再多話,吳知縣和其他人也特別想知道楊凡的計策究竟是什麼。
楊凡侃侃而談:“現在城中共有五百守兵,我們可以派這五百人出城,再多準備些旗幟,這五百人出城之後,就去城北的山上埋伏。”
“同時我們再放出風聲,說已經有援兵來了。等風聲傳開後,山上的伏兵就將旗幟都插起來,給敵人造成一種真有援兵到達的假象。”
“易公子此計,是想虛張聲勢,嚇跑敵軍。”
覺得已經完全瞭解了楊凡的計策,吳知縣化身為萬事通,微微搖頭。
“易公子這計策有一處不足。那北山離著縣城尚有五六里地,若是敵軍看到旗幟並不撤退怎麼辦?再者說,城內一個守兵也沒有,敵軍來攻城怎麼辦?”
“吳大人莫急,”
楊凡繼續說:“到時候,我們可以虛插旗幟,五百兵丁一齊擺出衝鋒陣型,城內在開啟城門,做出裡應外合之勢。敵兵必退。”
“不可不可不可!”
聽罷楊凡的計策,自吳知縣以下,縣衙之內人人搖頭。
“此計太過冒險,稍有差池,我河間府就會被敵人屠戮殆盡,萬萬不可。”
吳知縣大搖其頭,看向其他人,又一次問:“各位大人,你們還有什麼計策?”
沒有人應聲。
吳知縣想了半天,說:“不如我們依著馮縣尉的計策,吊信使出城去找援兵。”
他是一縣之主,他做了決定,旁人再無異議。
信使這個活是個殺頭的營生,風險極高,吳知縣倒也不傻,沒有直接指派,而是將訊息發下去,並且放出重賞。
說只要肯去求援的,就賞五十兩銀子。
五十兩銀子能在河間縣買一套上好的院落,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天下午,就有三四個人來應徵。
吳知縣從其中選了一個身高體壯的,將寫好的求援信交給這人,命其貼身藏好,又讓廚房給做了頓好吃的,讓這人吃得飽飽的。
等到天黑後,用繩索將這人從東面的城牆上悄悄吊了下去,另外又吊下一匹馬。
這人在城下解開他自己和馬的繩索,騎上馬,消失在夜色之中。
隴關塞離著河間縣有四五天的路程,一來一回就算加緊趕路也要五六天,城裡的糧食根本支援不了那麼久,這個吳知縣也做好了準備。
信使還沒走的時候,就下令全城各家各戶做好長期被困的準備,每天賣糧時也是按人口限量供應。
:()最狂土匪在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