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清照解圍 辛棄疾鬱悶

,即使再大的變故,難道這麼多人還解決不了?他們兩個都是在戰場上廝殺過的,勇猛無懼,辛棄疾本來就壯志難酬,他對於撤離濟南一事更加抵制。

公元1140年,距離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已經過去14年了,當年康王趙構因外出領兵勤王而倖免於難,成了“漏網之魚”。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南宋朝廷,卻又被金人追著屁股打,不是逃跑就是在逃跑的路上。

這一年,金兵在金兀朮的統帥下,撕毀盟約,不宣而戰,對南宋發動猛攻。好在南宋還有岳飛、韓世忠等幾個英雄支撐門面,他們奮起反擊,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熱血保衛戰。

眼看宋軍在戰場節節勝利,南宋朝廷卻下令班師,對岳飛部更是連頒了十二道“金字牌”。在奸人秦檜的主持下主動要求議和:割地賠款、納貢稱臣,就這樣,這場宋金之戰,以金人不勝而勝、宋人不敗而敗落下了帷幕。

這還嫌不夠,兩年後更是給金人送上一份超級大禮——搭上岳飛父子二人性命。南宋朝廷終於又迎來了短暫的“和平”,西湖歌舞,暖風醉人,直把杭州作汴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時代呼喚英雄,也是在這一年5月,在濟南一個叫四風閘的地方,辛棄疾迎來了自己的人生。

一出生就在“淪陷區”,辛棄疾從小就目睹了金人對宋人的欺凌壓迫。迫不得已在金為官的爺爺,是身在金營心在宋,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早早就把愛國的種子植入了辛棄疾幼小的根脈。

在爺爺的耳提面命嚴格要求下,小小辛棄疾,聞雞起舞,習武擼鐵,騎馬射箭,博覽兵書,辛棄疾晚年回憶這段經歷時,作詞曰:“少年握槊,氣質陵、酒聖詩豪餘事”。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六十萬大軍,兵分四路,大舉南下,欲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終結南宋朝廷的小命,再順便看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江南美景。

南宋朝廷雖然孱弱,但在金統治區的南宋人民不甘壓迫,紛紛揭竿而起。辛棄疾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變賣家產,房子、汽車、股票揮淚大甩賣,不久就拉起了兩千多人的民兵隊伍。

山東境內義軍聲勢浩大,辛棄疾拉著一個叫義端的和尚,一起投奔義軍首領耿京。只是辛棄疾介紹入夥的義端和尚,是個投機分子,他覺得在義軍沒啥前途,便偷了辛棄疾負責保管的義軍大印,企圖投靠金人求得富貴。辛棄疾這才月下斬義端,追回大印,這讓義軍老大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

耿京領導的義軍隊伍不斷壯大,辛棄疾更成了耿京的得力干將,“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在義軍一時風頭無兩。

金主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兵全線潰敗,耿京在辛棄疾的建議下,決定和南宋朝廷取得聯絡,以便更好地殲滅金兵。耿京就把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交給了有勇有謀的辛棄疾。辛棄疾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聯絡任務,帶著宋高宗的委任狀從臨安返回覆命。

誰曾想在返回半路上,辛棄疾卻聽到老大耿京被叛徒張安國給殺了,義軍解散了。辛棄疾立即組織了一支五十人的特戰小分隊,直奔濟州五萬之眾的金兵大營,將正在喝得扶牆走的張安國五花大綁,連夜突奔千里押至臨安斬首。

這時的辛棄疾23歲!

然而辛棄疾沒想到,千里擒叛徒的壯舉竟然成了他軍事生涯的“收山之作”,他更不會想到自此一別,再也沒能回到他心心念唸的山東老家,跟他的山東老鄉李清照的遭遇是一樣的。

初歸南宋的辛棄疾不久就發現,整個南宋就像一個懨懨的病人,“靖康之恥”早已被拋到了腦後,朝野上下瀰漫著一股奢靡之風,少有人願意談論國事,更遑論抗金大業了。當初跟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