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8000字求月票!)

官員也排擠他,用到的時候讓他去平叛,去打土匪和農民起義,而又不願意看他真的做出一番功績,一旦有些起色,就想方設法地打壓。

“就算他曾經作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樣的詩句,最終的結局,也不過是一句‘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簡單的一句,說出了多少哀愁和心酸。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其實比王文川更悲劇,時代硬是埋沒了這樣一位有可能成就絕世名將的人才,把他打磨成了一位詞人。

“有人說,如果虞稼軒真的做了名將或許就不會有那些詩詞的名篇傳世。可反過來想,如果虞稼軒真的能帶著他親自建成的飛虎軍掃蕩金兵、收復北地,他又該寫出多少波瀾壯闊的詩詞?

“到最後,留給我們的,恐怕也不會只有一聲嘆息了。”

“所以,這個副本才叫‘欲說還休’?因為這個副本中的兩個主要任務,都是‘欲說還休’的命運。”

“是啊,曾經滿腹經綸、心懷壯志,可最後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能將滿腹經綸埋在心底,想說些什麼,卻又說不出來。”

“我倒是想說說這個副本中的第三個人物,張任俠。我覺得,他的人生跟虞稼軒和王文川都不同。

“前兩者的欲說還休,主要是他們主觀上的欲說還休。而張任俠,則是觀眾視角上的欲說還休。

“他的為人,正如同他的名字一樣,一個‘俠’字貫穿始終。

“俠是‘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張任俠雖然沒有劍也不會武功,但他卻始終認為自己踐行著俠的精神。

“從最開始的支援王文川,到後來看到各地因為執行新法而導致民不聊生、開始反對王文川,甚至上了流民圖導致王文川被罷相,這每一步,其實都是源自於他內心中俠義精神的驅動。

“在王文川被罷相後,有新黨的鑽營小人上位,要讒害王文川,又是張任俠仗義執言,險些因言獲罪。

“這足以說明,他並非出於一己之私與王文川反目,而是真的在踐行自己心中的俠之精神。

“可是,他的行為真的有意義嗎?真的有很大的正面意義嗎?他被舊黨吹捧了幾百年,可那些舊黨在齊朝面臨危亡的時候,又做了什麼呢?

“以觀眾的角度來看,張任俠其人也可以用‘欲說還休’來形容。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好像不管說什麼,最終都只能默默地咽回去。

“我無法評價他對或是錯,只能說,他的一言一行都發自真心。可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有一種更加強烈的幻滅感和無力感。

“三個正確的人,卻都沒有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沒有做成正確的事。或許,這就是‘欲說還休’的深意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皇帝,在於古代的這種制度。

“為什麼三個正確的人沒有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沒有做成正確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皇帝的問題。

“王文川為什麼不能整頓吏治?是因為官員的勢力太強大了嗎?這當然也是一部分原因。可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皇帝不夠支援他。

“連皇帝自己都被‘與士大夫共天下’給懟得說不出話來,王文川以相權推動變法,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雖然兩人處於不同時期,但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遇到的皇帝,在齊朝的皇帝中,還算是靠譜的了。

“可即便是這樣,王文川的那位皇帝從最開始的銳意推行新法,到後來與王文川心生嫌隙、自己親自動手變法卻一無所成;虞稼軒的那位皇帝則是始終將他看成是一個‘歸正人’,從未有真正的信任和重用。

“看起來還不錯、達到了平均水平的皇帝尚且如此,那些坑爹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