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沒聽到有人在說話一樣,老國醫根本沒吭聲。
遭到冷遇的鬱容,並未感到難堪,見這位防禦大人在給感染者診治,便闔上了嘴,安靜地候在一邊。
半晌,老國醫讓感染者先離開,嘴裡冷不丁地冒出一句:&ldo;此人是何病證?&rdo;
鬱容微怔,下一瞬即回神,稍加思索,回答:&ldo;其面色紅赤,想是煩熱不退;舌紅苔黃,常做吞嚥之狀,又聞飲食不思,時有嘔吐……小民認為,是為熱結腸胃之證。&rdo;
周防禦面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只問:&ldo;何解?&rdo;
鬱容有問必答:&ldo;若要通積滯壅結,化裡熱、救胃陰,當用峻猛瀉下之法……以大黃為君藥,輔以枳實、厚朴,取水微火煮沸,去渣溫服,納芒硝微煎,二次服下。再合麻子仁湯,以行氣洩熱,潤腸通便。&rdo;
周防禦聽罷,仍不作表態,看也不看站在旁邊的少年大夫,提筆在紙上龍飛鳳舞,不一會兒寫完了,頭也不抬遞了過去。
鬱容接過紙張,發現是個方子,正乃適才所說的大承氣湯和麻子仁湯……不對!
‐‐紙上,大承氣湯減了枳實與厚朴的劑量,芒硝一錢五改四錢,加以桃仁、烏藥,再添六錢的牛黃,以豬膽汁沖入。
&ldo;這……&rdo;
&ldo;你覺得不對?&rdo;
鬱容面露遲疑:&ldo;大承氣湯原為峻下藥,再加味的話……&rdo;
有些不好說下去。
周防禦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沒作解釋,又作反問:&ldo;凶事益用,何咎?&rdo;
少年大夫頓時囧了‐‐這老國醫說的話,真有些難懂‐‐好在大體能意會是什麼意思,將手裡的方子細細琢磨了片刻,忽有所悟。
&ldo;循以和藥,攻以猛劑,溫中補虛,臟腑調諧,則沉痾盡去……凶事益用,無咎。&rdo;
老國醫終於把目光轉過來了,嚴肅的面容露出一絲笑意:&ldo;孺子可教。&rdo;
鬱容躬身拱手,朝周防禦行了一個大禮:&ldo;多謝大人提點。&rdo;
真要說,周防禦所謂的提點,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可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知道歸知道,行動上總出現偏差。正如這一回,或可能太過看重了,他在給人治療時,多少有些束手束腳。倒沒出什麼錯,只是太過追求所謂完美的治療,謹慎過了度,可能反會適得其反……這世上哪有什麼完美?凡事做到合適,恰到好處,便是&ldo;無咎&rdo;。
想明白了的鬱容,頓時心生佩服,果然不愧是國醫啊,便有系統之助,理論有餘、經驗不足,偶爾難免&ldo;掉書袋&rdo;,犯一些&ldo;紙上談兵&rdo;的失誤。
&ldo;醫非細事。&rdo;
&ldo;小民謹記大人的教誨。&rdo;
經此番談話,鬱容自覺自發,時常跟在周防禦身後,從&ldo;主治醫師&rdo;的位置退下,老老實實地做個&ldo;實習醫生&rdo;。
老國醫大多時候對人愛答不理的,在實際行醫時卻從沒趕過少年大夫。
除了討論疫病,一老一少鮮有交流。
一開始還有些躊躇的鬱容,歷經多次被默許的&ldo;偷師&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