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正當高仙芝長出一口氣時,危險突然不期而至。 。。

第二十七章 第一任“副元帥”(3)

可以改變歷史的除了英雄,還可能是小人。

邊令誠一直對高仙芝懷恨在心,現在終於來了機會。從潼關急回長安向玄宗進讒言,對高仙芝、封常清二人的功績隻字不提,而是處心積慮地羅列敗績。

邊令誠是資深宦官,深知玄宗的喜惡。所以他有針對性地把高、封兩人的某項不足加以誇大。

對封常清,說他是“以賊搖眾”,總是在唐軍面前一再說叛軍強大,動搖軍心。邊令誠揣摩玄宗的心思非常準確,封常清“以賊搖眾”確實令玄宗怒不可遏。

本來封常清雖然戰敗,但大敵當前,玄宗並沒有把封常清置於死地的想法。他已經下旨削了封常清的官爵,令他白衣於仙芝軍效力。

現在聽到邊令誠對封常清的煽風點火,不由怒從心來。好你個封常清,當初你說“計日取逆胡之首”,但你不但沒能取敵人首級,反而是連戰連敗,連洛陽都丟失了。你這麼大的過失,我只是對你貶官,給你戴罪立功的機會。沒想到你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而到處宣傳敵人強大,動搖大唐軍心。你可以為自己打敗仗找藉口,但豈能以毫無大局之念。此人當誅。

其實邊令誠和封常清本來並沒有什麼怨恨,但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關係非同一般,邊令誠的真正目標是高仙芝,封常清只是捎帶著打下小報告。封常清的死,更主要是他戰前的大話,與後來的敗退落差太大,令玄宗有殺他之心。

對高仙芝的罪過,邊令誠彙報的非常巧妙。他給高仙芝編織的理由,除了不戰而逃外,更主要的是盜減軍士的糧食和物資。高仙芝不戰而逃,只是為了退守潼關,但也勉強過得過去,而“盜減軍士糧賜”則是無中生有。無端加上後一條,就是邊令誠的高明之處了(僅限於誣陷)。

當初封常清戰敗,甚至連東都洛陽都丟了,玄宗也不過是把他的官職一擼到底,並未殺人。高仙芝的敗退,罪過比封常清輕多了,又朝廷當用人之際,恐怕連官職也不會丟。若要置高仙芝於死地,僅是戰敗這一項是遠遠不夠的。而私吞軍士糧賜,則是玄宗所不能容忍的:身為副元帥,受皇帝盛恩,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想著如何退敵,只顧著怎樣中飽私囊,情何以堪。

玄宗如果紅了眼的賭徒:高仙芝,你既然不顧朕之天下,那要你何用?殺。

那麼玄宗為何會如此信任邊令誠的話呢?其實這都是高仙芝平時作為的緣故了。如果把“盜減軍士糧賜”這一罪名落在一向清廉的封常清頭上,那玄宗肯定不會信,但加在經常性侵吞國家財產的高仙芝身上,可信度就大得多了。

十二月十八日,高仙芝當上副元帥之後尚不足一月,邊令誠手持敕書到軍中殺高仙芝及封常清。面對死局,高、封兩人也有不同的表現。

封常清死得並不痛苦,或者他認為自己一再敗兵,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臨死前道:“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汙國家旌麾,受戮賊手,討逆無效,死乃甘心。”

高仙芝則覺得自己死得冤枉,“敗退,我認了,但說我盜減軍士糧賜,是誣陷”, 高仙芝這時意識到自己遭到邊令誠的暗算,對令誠說:“上天下地,三軍皆在,君豈不知?”天知、地知、眾人皆知,難道你難道不知道嗎?邊令誠當然無言以對。

高仙芝又對麾下說:“你們如果認為我沒有罪,當呼枉。”軍中同時大喊:“枉!”。

就在全軍震天高呼“冤枉”聲中,安史之亂中唐軍一任副元帥高仙芝身死。

邊令誠看著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屍體,不知作做感想,不知這一次算不算他的勝利。而令他所意料不到的是,就是因為讒言害死高、封兩人,自己也最終身首異處,還會永遠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