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用兵,現在剛舉兵反叛,怎麼能夠不設防呢!這一定是故意示弱來引誘我們,如果出兵攻打,正中了他的計謀。再說叛軍遠來,利在速戰速決,我們據險扼守,利在長期堅持。何況叛軍殘暴,失去人心,兵勢正在變為不利,將會有內亂,到那時再乘機進攻,就可不戰而獲勝。我們最主要是要取勝,何必要立刻出兵呢!現在各地所徵的兵大多都還沒有到達,請暫且等待一段時間。”

郭子儀聽說京城內商議兵出潼關的事後,立即找李光弼商議“哥舒翰現在年老還有病,叛軍深知潼關守軍是烏合之眾,現在安祿山率精銳南馳宛﹑洛,其餘叛軍盡歸史思明。我等應趁機直搗叛軍其巢,大勢可定。若潼關出師,有戰必敗。潼關一旦不守,京室有變,天下必定大亂,叛軍何可平之?”兩人達成一致意見後,向皇帝“陳利害以聞,且請固關無出。”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當然就是楊國忠。楊國忠總是害怕哥舒翰謀害自己,向皇帝進言,說現在叛軍沒有準備,正是出擊的好時機,哥舒翰膽小慎微,不敢出戰,恐怕會失去這次大好機會啊。

玄宗認為國忠說得有道理,當然他也是這麼認為的。就一再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甚至這一撥人和下一撥“項背相望”,可見玄宗心中的急切。

或許是他對哥舒翰也起了疑心,或許是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但事情的結果不僅沒達到目的,而且是如此的不堪,甚至毀了唐玄宗的一世英名。 。 想看書來

第三十七章 潼關失守(2)

哥舒翰接到一遍遍的催戰書,萬不得已只能出兵。

不過他也知道此次出兵,定是九死一生,臨行前不禁痛哭失聲。哥舒翰深知雙方兵力差距,不想出兵,但形勢所逼,徒奈何?

封常清、高仙芝兩人因不出兵而身死,有此前車之鑑,守一定是死,出戰反而有一線生機。

老魚不禁想起了王忠嗣就是因為抵抗玄宗的命令,拒不攻打吐蕃石堡城,而最終遭貶。是繼任者哥舒翰聽從玄宗的強攻要求,打下石堡城。

現在是高仙芝拒不出兵主動攻叛軍,而最終身死。繼承者哥舒翰聽從了玄宗的命令,出了潼關。哥舒翰還能像石堡城一戰那樣取得一場險勝嗎?

這難度太大了,以前是哥舒翰用十萬精兵去攻打幾百人的險關,現在是一群烏合之眾出險關主動去打精銳之敵。

六月初七,哥舒翰所率的唐軍與崔乾佑的叛軍相遇於靈寶西原。現在唐軍為攻,叛軍主守,崔乾佑的軍隊佔據著險要之地,南靠大山,北據黃河天險,有狹道七十里。第二天,崔乾先把精兵埋伏在險要的地方,然後示敵以弱。哥舒翰與田良丘乘船在黃河中觀察軍情,看見崔乾兵少,就命令大軍前進。

哥舒翰乘船在黃河中觀察軍情中觀察敵情,說明他比較小心。現在看見敵人兵少,當然也有疑心,但不能因為有疑心就不打仗了吧。於是把大軍分成三部分,王思禮等率領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領其餘的十萬在後,哥舒翰率丘三萬登上黃河北岸的高丘觀察指揮,並鳴鼓助戰。

面對十八萬唐軍,崔乾佑把精兵藏在後面,明面上出兵不到一萬,並且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隊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後,如同遊兵散勇一樣。

官軍看見後都大笑叛軍不會用兵(真是可笑),興沖沖地殺上前去。

兩軍交戰,叛軍一戰就逃,唐軍自以為必勝,不禁得意洋洋。不過,隨後叛軍伏兵四起,滾木石塊轟轟而下,剛才還在得意大笑的唐軍現在只有哭的份了。

哥舒翰見地勢狹窄,決戰不開,命令馬拉氈車為前隊,去衝擊叛軍,不過這種做法反而起了反作用。兩軍混戰之時,東風驟起,崔乾佑也學習周公瑾借東風火燒赤壁,把數十輛草車塞於氈車之前,放火焚燒。頓時大火熊熊,煙霧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