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租房

嘉州歷史悠久,自先秦時代設郡,幾千年朝代更迭依然保持原名,只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在嘉州後面加了一個“縣”字。當然,丘川地區也有設“州”的地方,行政級別等同於地級市,大多在遙遠的少數民族地區。 從七十年代伊始,嘉州縣城開始改造,曾經狹窄石板街道換作水泥道路,黑瓦木柱平房多數改建成高低不等的磚砌樓房,城市面貌逐漸改變。 到九十年代,嘉州經濟發展迅速,縣城建設面積成倍擴張,城市人口增至三十萬,是長寧市經濟要地。但是,相比改革開放以來的華夏東部發達地區,嘉州經濟總量僅僅與南方中等水平鄉鎮差不多,差距顯而易見。 嘉州師範學校坐落在縣城南端城鄉結合部,前身為女子師範學校,算得上百年老校。只是,學校位置偏僻,附近街面仍然由石板鋪就,沿街商鋪依然是低矮平房,與縣城中部以及東部、西部、北部繁榮景象格格不入。 江家母子走走停停,一路打聽。 太陽西斜,他們尚未尋到合適的出租屋,主要因為租房條件較為講究。一來距離學校近,方便娃兒上下學;二來租金要最便宜,否則難以負擔。 見天色已晚,江寧開始著急,試著與母親商量:“要不,我們去學校北面的農村看看?畢竟城裡租房生意更好,價錢自然更高,一時半會也尋不著價廉物美的房子。” 周淑英欣然應允,既然兒子不在乎租房遠近,自己也習慣住在農村,況且節約不少,何樂而不為? 他們來到叫作雞鳴巷的莊子,四處打聽一番,有三處農房在距離遠近、租房價格兩個方面相對合適。所謂合適,就是在心理承受範圍之內。 一處是三層磚砌樓房,新建不久,可以租住頂樓,主人是縣城打工的,早出晚歸,互不打擾,只是租金較貴,每月八十元。 第二處是二層木樓,年成久遠,走在樓道上,木板咿呀直叫喚,讓人感覺不夠牢實,租金相比樓房少一些。 第三處是平房四合院,四間正房一間偏房,房屋結構與江家灣穿鬥平房差不多,價格最低,每月五十元。 母子倆合計時,意見分歧。 江寧意在租下磚砌樓房,住三樓可避免溼氣,畢竟媽媽腰疼腿疼,更重要的是,這輩子從沒住過樓房,既然來縣城生活,就此享受一下也無可厚非,即便價格貴點,也值得呢。 周淑英堅決不同意,說自己相中了那家四合院,平時住慣了老家平房,不用爬樓,且價格公道,尤其房東是一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待人和善,平日裡也有擺農門陣的伴兒。 兒子終究拗不過母親,只得答應。 其他兩家房東很不高興,扭頭便走。 周淑英是個特別在乎左鄰右舍關係的老好人,想到今後在此生活,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心存芥蒂終究不妥,遂對著背影熱情喊道:“兩家房東,有空來耍哈!” 江寧瞅瞅兩道冷漠背影,再看看一臉失望的母親,不由笑著安慰道:“媽,不急嘛,以後慢慢處,人家現在氣頭上,自然不會理您。” 周淑英嘆口氣,轉頭對房東老翁說:“德叔,麻煩您幫忙搬一下行李,我們從草池一路趕來,孩子累得夠嗆!” 話剛落,白髮蒼蒼也僅六十出頭年紀的德叔臉色燦爛,大聲應著,搶過挑子擔在肩上,腳步輕鬆進屋去。 看上去非常和善的女主人德嬸拉著女租客,笑吟吟說道:“周妹子,我兒女都住在縣城,偶爾回來一趟,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安心住,啥事兒都可以給我說。” 周淑英報以淺笑,跟隨德嬸腳步,邊走邊嘮嗑。 江寧手提媽媽的淺藍色挎包,站在院門口遠眺一陣,待看足風景,心滿意足走進院子。 今日租房一路詢問,探訪房東不下二十家,總體上還算順利,少年頗感意外,更覺幸運。聽說,租房一般得花三五天,更有甚者長達半個月之久,若是這般,花銷可不小,難以承受。 農家小院面積不大,估計是城邊用地緊張的原因,不如江家灣每家每戶的曬場那麼寬敞,所以佈局緊湊,尤其打掃乾淨,讓人滿意。 院子東北角種有一棵三角梅,開枝散葉,花朵紅白不一,正繁盛開放,花藤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