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的目標是套現75個億,自己的持股比例也會從原來的50%,下降到25%,這些股份也足以讓他控制萬眾傳媒了。
事實上,在他的前世,對標某眾傳媒的董事長江老闆,他的持股比例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準備要套現的這75個億的股票,其中15個億屬於李曉峰的本金,60個億屬於資本增值。
大漂亮國的資本利得稅比國內的企業所得稅少很多,國內的企業所得稅是25%,而大漂亮的資本利得稅只有15%到20%。
李曉峰的這筆資金規模比較大,稅率在20%左右,交完了資本利得稅之後,大概還能剩下65個億。
之所以套現這麼多錢,那是因為李氏集團從宋行長這邊,總共貸款了80個億,其中08年和09年,分別貸款了30個億,去年貸款了20個億。
如果能儘快償還08年的一筆貸款,就能充分說明李氏集團的財務狀況,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還能再把09年的貸款也還上,就相當於對著宋行長啪啪打臉了。
危機,危機,說的就是危險中實際上是存在著機會的。
等套現完畢之後,李曉峰打算把宋行長的這番違規操作向媒體曝光,大肆宣揚一番。
有了這些實際的輿論,再加上套現的錢真的用來還了銀行貸款,納斯達克的監管部門,就算是再吹毛求疵,也不會認定他們是在操縱股價了。
這樣一來,李曉峰的這番操作,既能給宋行長那邊施加壓力,還能瞞過納斯達克的監管部門,又順便壓低萬眾傳媒的股價。
有人可能疑惑,李曉峰好不容易把萬眾傳媒的股價拉上去,現在為什麼又要把股價壓下來?
股東都希望自己的股價往上漲,哪有讓自己的股價往下跌的?
很簡單,李曉峰打算高賣低買,趁機薅一把大漂亮國的羊毛。
等萬眾傳媒的股價回落到一定程度之後,李曉峰會再拿出錢來,回購也好,增發股份也好,再把錢投進去。
這樣一倒手,他可以從中賺一大筆不菲的差價,用更少的錢,把持股比例恢復到之前的50%,然後坐等股價再次往上升,找機會繼續薅大漂亮國股民的羊毛。
李氏集團的財務狀況十分良好,資產負債比例並不高,一旦這場衝突引起了上層的注意,必然會有人出面約談,跟宋行長這邊的衝突,大機率是會被和稀泥。
上層需要大企業來發展經濟,大企業只要不跨過紅線,看起來處於被動狀態,是被人拿捏的,但基本上處於不敗之地。
而權力大佬表面上很風光,但實際上也是要拉幫結派,廣結善緣,給自己修一條護城河的。
有事的時候,別人幫你說一句話,比你自己說十句話都管用,做事太出格,是要成為眾矢之的,說拿下就拿下了。
既然宋行長想要耍官威,拿捏一下李曉峰,李曉峰就趁機把事情鬧大,這樣做既能反擊一下那些覬覦他財富的人,又能達到自己打壓股價的目的。
很快,李氏集團在報紙上釋出了一篇控訴文章,說宋行長整天在企業面前擺官威,故意打壓民營企業,稍有不如意就挾私報復。
在李氏集團沒有任何違約行為,且經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隨意降低李氏集團在銀行的徵信,對李氏集團抽貸,逼迫李氏集團提前償還銀行貸款,甚至還揚言要直接划走李氏集團的流動資金。
這件事很快就在媒體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李曉峰跟宋行長之間的矛盾,也直接擺在了明面上。
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剛剛組建起來的美藝超媒一眾股東很是震驚。
尤其是崔忠賢,他們高麗國是一個財閥社會,階層固化已經很嚴重了,像這樣跟體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