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向滄之江衝去,可是人的速度哪能及得上馬兒?
蠻夷軍主力還沒走多遠,就遇到白落塵和高山雲鎖率領的一兩萬離炎軍中流軍的阻截。
他們之前負責埋伏尋糧的一萬蠻夷軍,因為敵明我暗,他們很輕鬆地將一萬蠻夷軍全殲,如今挾勝利之威阻截蠻夷軍主力,在不知虛實下,蠻夷軍人數雖多,竟不敢和他們正面廝殺,而是邊打邊繞路逃竄,直奔滄之江而去。
經過這麼一折騰,蠻夷軍雖然損失不大,很快被離炎軍的弓箭騎兵追上,雙方剛一接觸,蠻夷兵就被離炎軍的箭雨殺死了一片。
一旦蠻夷兵回身反擊,離炎軍別藉著馬兒腳程快,回身便走,蠻夷軍在後面追不上,只能再向滄之江衝去。
而沒走都要的離炎軍又會跟著過來再射一輪箭。
本來沒有必要對敵人這般狠辣的——
可霧嬰和銀月首領想起被他們殺死的戰友,和旭日部落的那些朋友,以及兩名鷹僕兩隻戰鷹之仇,他們恨不能將蠻夷兵殺個精光。
就這樣,他們一路追殺到滄之江畔。
此時的蠻夷軍能夠僥倖活下來的只有兩萬多人。
對蠻夷軍來說,他們像經歷了一場噩夢,如今到了避無可避的境地。
前有大江,後有追兵,赫連永珍下令剩下的蠻夷軍紮好防箭矢的包裹,準備和離炎軍來個背水一戰,血拼到底!
哪知離炎軍恰恰在此時退兵,逃過一劫的蠻夷兵連忙酬神作福,加緊渡江。
離炎軍之所以最後撤兵,並非因為他們有什麼事,又或者怕了他們的背水一戰,而是因為他們的弓箭已經射光,再打下去,弓箭騎兵必然會出現傷亡,得不償失。
倖存下來的兩萬左右蠻夷兵,對他們來說已經構不成威脅,也就任他們自去。
獲得這場驚人的勝利,整個望月城的軍民全都沸騰了起來。
以前望月城還在青離國管轄之時,城中窮人多而富人少,保護城池跟城中百姓並無多少關係,只要不屠城,誰來做城主又有什麼分別了?
自從被霧嬰統領的離炎軍接管以來,望月城內外的土地都按照人口分給了窮人,這些人自然極為支援霧嬰。
而離炎軍計程車兵雖然為兩萬弓箭兵之死感到傷心,可打了勝仗後的喜悅,畢竟無法掩蓋,望月城一連舉行了三天的慶祝活動。
本來認為當兵就是將命交給他們的一些年輕人,見到離炎軍守城之戰,竟然沒有一人傷亡,紛紛前來要求加入離炎軍,當然被雲遮月給拒絕,既為了保持士兵的素質,也為了防止有內奸混入其中。
雖然他們擊退了蠻夷兵,但在整個青離國範圍內所進行的戰爭還在進行。
從首都雲頂城傳來的訊息,赤炎國的主力軍,還是從北方嚴寒之地向南攻來,由於青離國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青離國的軍隊節節敗退。
霧嬰和雲遮月判斷的不錯,可是一時也無力扭轉局面。
離炎軍也需要好好休養一番,暫時便沒有再次投入戰鬥。
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能明白和平的可貴,從滄之江畔戰鬥回來的離炎軍的戰士們尤其能夠感受到這點。
霧嬰和銀月首領也享受到了這段難得的平安的夫妻生活,雖然外面戰火連天,但望月城和煙波城彷彿一個獨立於戰爭之外的孤島。
從北方過來的流民漸漸多了,霧嬰對這些逃難的百姓一律採取接納的政策,雲遮月勸他,防止有赤炎國或者蠻夷兵的奸細混入此中。
“如果為了一兩名奸細而拒絕上萬名逃難的百姓,我做不到。”霧嬰老實回答。
雲遮月知道他的脾氣,這本也是好事,他便不再相勸。
到了秋天,青離國的大王軒轅穹廬忽然從雲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