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何雨柱的大名誰人不知?
次日,經紀人便從亞洲電視處得知他們無意簽署合約,理由是資源無法達到預期。
對於這個回答,某女星完全沒有料到,她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有男士對她表現出毫無興趣。
她想要個機會見面交流一下的願望被斷然拒絕了。
心裡五味雜陳,她直接來到了何家園地門口,聲稱想要與何雨柱當面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可是,那扇門自始至終都沒有為她而開。
“這回又是哪個找上門來?”
婁曉娥正在與何雨柱討論關於亞洲電視未來的發展,“據說這名女子很出名,長相也非常出眾。”
對於這一點,何雨柱只是淡漠地撇撇嘴,“她的主要戰場是在好萊塢,突然宣佈返回亞洲加入亞視,真是天馬行空。”
“她是有所企圖的,最好避免接觸。”
婁曉娥接話道。
“若是我們見面,可能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他進一步解釋。
“有些人對自己的處境還沒摸清狀況,就急於向外拓展,這是自找苦吃。”
“追求高額回報,要是那麼簡單誰不會這麼做?”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例外,阿龍的情況不同,他確有些許資本,其他人在我看來則不一定。”
對此,婁曉娥微微點頭然後問:“但是,某些導演製作的電影不是也能賺得盆滿缽滿嗎?”
“這算什麼高收入?”
何雨柱反駁說,“拍攝所謂藝術影片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後高價售給分銷商,並不是什麼獨特的商業模式。”
“實際上這些導演大多是在迎合評選者的口味罷了,我本人對這種影片沒多少興趣。”
提到這裡,婁曉娥又追問道:“你是說今天來訪的那個好萊塢影星?為什麼她會選擇主動尋找你合作?”
“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尋找更多的機遇。”
何雨柱笑著回答,“但在好萊塢,她的資源能有多豐富呢?”
對此疑問,婁曉娥接著提出了新的建議:“你考慮過在國內創辦一家制作公司嗎?按你的實力,應該是能掙大錢的。”
何雨柱聽後深思了一刻才回答:“確實,在國內若能夠取得初步成就,很有可能快速壯大,甚至發展成為一個業界領頭羊。”
“但這在當下是不可能發生的。
相反,在好萊塢我可以與其他巨鱷平起平坐。”
“雖然我每一部電影都能獲利,但為了維持發行渠道,也得收購些低成本電影上映,其中有的會虧損,但這對整體影響不大。”
儘管只是渠道方,但維護這些途徑極其關鍵,因為各國關於影片發行的規定差異甚大。
好萊塢有背後勢力支援,國際上敢於阻攔的少之又少,不過各國在進口電影的數量上還有具體規定。
比如,每年在北美地區至少得發行14部新片,現在大多數都是多放映室影院。
而且,片商對院線沒有直接控制權,任何發行都必須透過簽訂合同來實現。
目前,獅王影業除了製作那些高回報的大片,還會拍攝或從歐洲三大電影節採購小成本電影引進放映。
這類專案的盈利情況不是最關鍵的,首要目的是保證滿足最低發行配額。
對於這些小製作,無論是虧是盈都不算什麼,因為公司更專注於製作大規模的電影專案。
因此,院線運營商對於這種安排並不介意。
“原來這裡面還挺複雜的呢。”
婁小娥思考著說道。
“確實是挺複雜。”
何宇柱回答道,“之前我收購米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