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來一直靜默無聲的軍隊變成了沸騰的人海,他們簇擁著郭威,掉轉馬頭,朝著開封的方向疾行。他們要幫助自己的統帥把曾經唾手可得的天子龍椅重新奪回來,讓自己的老大成為中原的統治者。
這支大軍第二次南下,聲勢更加驚人,沿途守軍紛紛倒戈。郭威則一路連發文告,安撫百姓。三天之後,全軍南渡黃河,到達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開封已近在咫尺。郭威向太后發出奏摺,請求由自己來主持社稷,願意事奉太后為母。
這個爆炸性的訊息迅速傳遍天下。開封城中,各色人等交織於朝堂上下,人人都在盤算,這樣的節骨眼上應該作何選擇。遠在鄴都的柴榮,正緊張部署著轄區內的防務,他敏銳地預感到,一場改變天下的巨大風暴已經捲起,他必須做好必要的準備。河東太原,氣急敗壞的劉崇破口大罵,形勢突變,李驤一語成讖,自己卻鞭長莫及。而開封城幽暗的深宮之內,面色凝重的李太后疲憊地望著門外無盡的黑夜,她的臉在不易察覺地抖動。郭威的最後通牒已經交到手上,她可以選擇拖,但那明顯拖不了多久。她只希望,曾經公認的皇帝接班人劉贇能儘快趕到開封,那樣或許還有挽回危局的希望。
但劉贇永遠也來不了了。他剛到宋州,城外便出現了郭威手下大將郭崇威率領的騎兵。數天前,澶州兵變的訊息傳到開封,留在京城的王峻立即響應,派郭崇威和馬鐸兩員大將領精騎分赴宋州、許州,阻截劉贇一行。劉贇困守孤城,寸步難行。
此時,郭威已到達開封城郊的七里店,宰相竇貞固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垂簾聽政的李太后被孤零零地丟在了皇宮,李家王朝已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孤獨與絕望中的李太后不得不發布誥令,宣佈把從沒有真正做過一天皇帝的劉贇廢黜,任命郭威代理國政。形勢已然明朗,傻子也知道如何站隊。文武百官和四方藩鎮紛紛出場,勸進郭威早登帝位的上表雪片般飛到他手中。
看著這一幕似曾相識的活劇,郭威感慨不已。想想朱溫、李嗣源、石敬塘……這些人都曾踏著別人的屍體成為皇帝,但中原的戰火卻越燃越旺,城頭的大旗依舊變幻,他們建立的那些短命王朝就像浪尖上的泡沫一樣轉瞬即逝。現在,這幕肥皂剧的主角換成了他。他即將登上峰頂,但在那峰前等待他的會是萬千風雲,還是百年孤獨?
公元951年正月,李太后頒下了她的最後一道誥令,授郭威傳國璽印,正式即皇帝位。
崇元殿前,郭威拾階而上,一步步走向那座泛著冰冷金光的龍椅。無數人屏息以待,更多人卻在心裡冷笑。他剛剛終結的那個王朝僅僅持續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天下依然混亂,讓人看不到希望。已年近半百之年的郭威,以這樣並不名正言順的方式登上帝位,實在不讓人看好。
郭威輕輕地在龍椅上坐下。面前響起萬歲的呼聲。但郭威的眼睛卻似乎並沒有停留在山呼萬歲的文武百官面前。他的思緒忽然飛到了一個與面前景象毫無關聯的地方:那是風雨飄搖的邢州城。那裡,是他的故鄉。那裡,更是忠義之士輩出的地方。在那裡,他曾經有機會北伐幽燕,發起光復燕雲十六州的榮耀之戰。而那裡,現在依然籠罩在遼軍鐵蹄的陰影之下。當他終於可以指點江山之時,那沉寂的夢想正如這即將到來的春日,燦然復甦。
鄴都城中,柴榮緩緩攤開那捲他早已爛熟於心的地圖。他心裡正有某種東西在呼嘯澎湃。他相信,這一刻,父親一定和自己一樣,想起了邢州城、清風樓、五里橋,想起了他們之間心有靈犀的約定。
第二章 英雄路遠
曾經的末路英雄黃袍加身。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登上天子之位的郭威感受到的卻是更多的無奈。那條夢想之路,很快將交給他的兒子柴榮繼續前行。而那個無畏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