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人正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不能再等下去了,就算與生命賽跑,與命運為敵,他也要全力向著夢想發起最後的戰役。
次日早朝,柴榮宣佈了親徵幽燕的決定。眾大臣大感意外,面面相覷。但這一次,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也許是因為每個人都深深知道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的意義和它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也許是因為高平、關西和淮南,每一次堅持己見與力排眾議,都為柴榮帶來了輝煌的勝利,再也沒有人敢質疑皇帝的決定。就算遼軍的強大世人皆知,就算結束南徵才剛剛一年,眾大臣在稍顯猶豫之後還是眾口一詞地表示了擁護。
所有的軍事部署,柴榮早已瞭然於心。他宣佈:任命宣徽南院使吳延祚代理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留守京城;三司使張美代理大內都部署,負責後勤物資的協調保障;義武節度使孫行友負責太行山一帶的防禦,嚴防北漢乘機南侵;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為先鋒,趙匡胤、張永德、李重進、王審琦等一干精兵強將全部隨同出徵。
一聲令下,三軍聳動,猛將雲集,劍指北方,志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北伐之戰即將打響。
出征之前,柴榮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內,凝視著那捲早已爛熟於心的燕雲十六州地圖,久久難以入睡。早在十年前,他隨同父親郭威兵至邢州時,便勸父親一鼓作氣收復幽燕,但終因後漢皇帝一紙退兵令而作罷。七年前,他外鎮澶州,曾接到遼國學士李浣密信,告知遼主昏庸無道,請求朝廷儘快對幽燕用兵。他欣喜若狂,急報已是後周皇帝的郭威。但那時的郭威正忙於除掉有不臣之心的王峻等人,哪裡還有心思北伐。而等到柴榮登基,高平決戰險些失利,讓他知道中原羸弱,知道後周內部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但這五年多來,就算他勵精圖治,事必躬親,每天忙得不知晝夜,他心裡卻從來沒有忘記過那最初的夢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也許,正是這夢想在支撐著他像鐵人一樣以驚人的精力與效率不停地戰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