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更好,孫兒站在您的肩膀上,眺望到了更高、更遠的遠方。”
贏野噙著笑容,對於先賢經典信手拈來,簡直是比那些博士宮的儒家弟子更加儒雅,像是一個儒家弟子一樣。
就連淳于越都是看了一眼贏野,心中在嘀咕著。
難道皇長孫殿下也是儒家的弟子?
李斯對此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事實上他是知道此篇的,此篇名為勸學,是他的老師荀子當年所書寫。
荀子其人本就不算是一個典型的儒家大儒,雖然他被譽為儒家最後一個“子”,但事實上他的思想中有很多“法家”的內容。
或者說,法家本就從荀子的思想中孕育而出。
相比於贏野所展露出來的對儒家的瞭解,李斯其實更加驚歎的是贏野所說的這番話的內容。
在李斯看來,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比贏野更會拍馬屁的人了——贏野這番話明面上是說自己一定能夠超越嬴政,但每一句都是在說——自己的成就是基於嬴政的成就,無論後人的成就在怎麼高,他們也無法超越、也必然會超越這位身下的“巨人”。
這才是人們所真正要求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始皇帝這種功成名就、站在世界最巔峰的人來說。
名利權勢?
嬴政隨手一抓,便是所有人都拿不到的權勢——他甚至能夠賜予別人榮耀,那麼他想要的是什麼?使後世、萬世都銘記他的功勞。
此時的贏野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他悄悄抬起頭看向嬴政的雙眸,果然從那雙眼睛中看到了笑意,雖然嬴政本身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但李斯這種經常拍馬屁的高手自然能感覺出來嬴政身旁氣息的變化。
果不其然,嬴政笑罵一聲。
“你這小子就是會取巧,將我的問題繞了過去。”
他摸了摸下巴之後說道:“但你這豎子說的倒也的確有道理,朕的功勞便是開創了一個大秦的根基,一個九州同、六合一的根基,若是後面的人無法超越朕,那麼他的確是有大問題的——畢竟是站在朕的肩膀上。”
嬴政也引用了方才贏野所說的話,說話的時候還似有似無的看向扶蘇。
扶蘇輕輕低下頭。
他不敢說話。
因為扶蘇的內心真的覺著自己的父親無所不能,自己的父親是永遠偉大、永遠不會犯錯誤、永遠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
今日的一切,都讓扶蘇心中的那個“信念”崩塌。
但崩塌之後....
卻是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