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也對,
上面兩條都是最基礎的治安與生存,但是接下來的一條可是朱高熾特意想出來的。
朱棣就不信陳羽還能這樣的淡定,而且第三條相出來的時候,就連朝中文武大臣全部拍手叫好。
朱棣繼續說道:
“三,災民中有地痞流氓,那麼相應的就一定會有德高望重之人,到時候朝廷人手不夠,可以選出這些人,讓他們來負責平日裡災民的施粥與日常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在層層上報,這樣的話,可以極大程度減輕朝廷人手方面的壓力,能最大限度保證朝廷的正常運轉
邊上的朱瞻基一直默默的聽著。
聽到最後一條的時候,心中暗自欣喜。
最後一條是自己父親提出,當時還因此受到了皇爺爺的讚揚。
這三條加起來,朱瞻基認為應對賑災已經很完美了。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
在朱棣說完之後,陳羽並沒有想象中的誇讚,而是將身子慵懶的躺在靠椅上,止不住的嘆氣。
“唉~”
“老朱,我還以為朝廷能拿出什麼樣的賑災策略出來呢,結果聽完之後,我只能說想出這些辦法的人就是蠢,蠢到家了。”
“尤其第三條,不僅蠢,那人良心還特別的壞。”
“也就我目前是一個小酒館的掌櫃,如果上朝為官,一定要狠狠參那個提出這樣建議的臣子,問一問他居心何在?”
“………”
“???”
朱棣與朱瞻基看見陳羽的反應之後,對視一眼,面面相覷,二人眼中皆是懵逼的神情。
賑災問題是華夏千百年以來,歷朝歷代都躲不開的一個難題。
也是現在朱棣重中之重,需要妥善處理的事情。
朱棣這個皇位怎麼得來的,大家心中敞亮。
甚至民間有謠言,
說河南這一場大災,就是因上天對大明發動靖難朱棣殺害親侄兒的懲罰。
如果處理不好,永樂一朝的威望在民間將會大減。
可是,朝臣反覆推敲出來的計策在陳羽眼中卻如此不堪,甚至提出者還是居心叵測的心懷不軌之徒?
朱瞻基第一個表示不服。
他當即起身,將陳羽面前都茶杯沏滿茶,態度誠懇的問道:
“老師您不妨給學生講講,為何這三條計策不行。”
呦呵~
陳羽看著不久前還一副‘倔犟’的樣子,如今為自己倒茶,就靜靜的站在一邊,也算是有了一點學生的樣子,他表示很滿意。
既然如此,自己這個做老師的就來表現一下吧。
陳羽抿了一口朱瞻基倒的茶,隨後不緊不慢的開口道:
“首先就來說一下其中最愚蠢,甚至可以說是用心險惡的第三條。”
“朝廷在災民中選舉出有威望之人做‘負責人’,對減輕朝廷人手不足這個問題確實可以做到。”
“可是朝廷中的官員每年都會有一大批貪官,他們每個人做官之前,總不可能都是抱著我將來要做一個大貪官的想法做官的吧?”
“同樣的道理,等到這些‘負責人’擁有了權力,手握糧食的分配權與災民的話語權,也就擁有了直接掌握災民生死的能力,到那時所有的一切全憑良心,而恰恰良心在這個時候是最不持久的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