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9章 社群聯盟

隨著“社群聯盟”的穩步執行,林宇和夏曉開始著眼於更廣泛的社會層面,計劃將共享互助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關鍵民生領域。

他們首先將目光投向了教育資源的共享。林宇聯絡上了教育領域的資深專家、市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周教授。在一間佈置簡潔的會議室裡,四周牆壁上掛滿了教育理念的標語,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會議桌上。林宇坐姿端正,雙手交疊放在桌上,誠懇地向周教授闡述想法:“周教授,如今不同社群的教育資源存在差異,像一些老舊社群,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裝置也相對落後,而新建社群則相對較好。我們希望藉助社群聯盟的力量,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線上線下的共享,讓更多孩子受益。”周教授推了推鼻樑上的老花鏡,身子微微前傾,眼中滿是讚許:“這是個很有前瞻性的想法,對促進教育公平意義重大。線上課程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讓每個孩子都能接觸到最優質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組織優秀教師錄製線上課程,涵蓋各個學科和年齡段,供不同社群的孩子們自主學習。而且,在錄製過程中,要注重課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灌輸。”林宇不住點頭,兩人又就課程內容的設計、教師的選拔標準等細節展開了深入討論,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

線上課程方面,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程,設計了“趣味識字大冒險”主題。課程中,老師會將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形象,比如“日”字就設計成一個紅彤彤的太陽,講述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故事,還會穿插互動小遊戲,像讓孩子們透過螢幕點選找出正確的漢字搭配。選拔教師時,制定了嚴格的標準:首先,教齡需在5年以上,確保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精準把握教學重難點;其次,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和親和力,透過試講環節,由教育專家、家長代表和學生代表共同打分,篩選出能夠生動有趣講解知識的老師;最後,教師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運用動畫、影片等多種形式豐富教學內容,經過專門的技術考核,只有透過考核的老師才有資格參與錄製。

在周教授的幫助下,林宇和夏曉聯合各社群學校,迅速組建了一支由骨幹教師組成的課程錄製團隊。在錄製現場,攝像機、燈光裝置一應俱全,經驗豐富的王老師正對著鏡頭講解數學難題,他一邊書寫解題步驟,一邊耐心地說:“同學們,遇到這類問題,我們要從這個關鍵知識點入手,就像開啟一扇門,找到正確的鑰匙很重要。”為了確保課程質量,夏曉站在監視器旁,眼睛緊緊盯著螢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她發現畫面的光線有些暗,影響視覺效果,於是趕忙對工作人員說:“麻煩把左邊的燈光再調亮一點,這樣王老師的板書能看得更清楚。”接著又聽了一會兒講解,她覺得王老師語速稍快,便向王老師建議:“王老師,您可以稍微放慢點語速,給孩子們多留些思考的時間,這樣他們能更好地理解。”王老師欣然接受,調整狀態後繼續錄製。

與此同時,夏曉也在積極推動醫療資源共享的專案。她與市衛健委基層衛生科科長陳輝取得聯絡。陳輝在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方面經驗豐富,一直致力於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夏曉坐在陳輝辦公室的椅子上,身體微微前傾,認真地向他詳細介紹計劃:“陳科長,我們想透過社群聯盟搭建一個醫療互助平臺,現在很多居民去大醫院看病路途遠、掛號難,希望能讓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社群,方便居民就醫。”陳輝聽完,手指輕輕敲著桌面說:“這想法不錯,這和我們一直推進的分級診療思路不謀而合。我們可以組織大醫院的醫生定期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同時開展線上醫療培訓,提升基層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另外,還能建立醫療資訊共享平臺,方便患者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間轉診。不過,在推進過程中,要注意協調好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