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章 再遇危機

最近,林宇和夏曉運營的“智慧鄰里互助基金”碰上了大難題。原本和宏盛集團談好的一筆高達50萬的大額捐贈,突然沒了下文。宏盛集團的公關總監周鵬打來電話,語氣滿是歉意:“林先生,實在不好意思,公司最近調整了年度公益預算,這筆捐贈恐怕得先擱置了。”這訊息猶如一記重錘,讓接下來的幫扶計劃瞬間陷入僵局,資金缺口像個張著大口的黑洞,亟待填補。

林宇整日坐在電腦前,雙眼緊盯著螢幕上密密麻麻的收支資料,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夏曉看著丈夫日漸憔悴的面容,心疼得厲害,可她心裡清楚,此刻自己必須堅強起來。於是,她主動攬下更多基金事務,決定去和潛在的捐贈者溝通,為基金尋找新的生機。

夏曉約見了本地知名企業瑞豐科技的董事長趙瑞豐。趙瑞豐是從白手起家一路打拼上來的企業家,行事作風一向謹慎。在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裡,夏曉滿臉真誠,有條不紊地介紹著:“趙董,我們的‘智慧鄰里互助基金’自成立以來,已經幫助了上百位社群居民。像李大爺,原本生活困難,孩子又失業在家,我們幫他申請了救助金,還為他孩子提供了就業培訓,現在他孩子已經在一家不錯的公司穩定工作了。我們的資金流向都有詳細記錄,每一筆支出都清清楚楚。”

趙瑞豐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微微皺眉道:“夏女士,我很佩服你們的公益精神,不過我也得為公司的聲譽和資金負責。你們基金的透明度怎麼保證呢?還有,這種互助模式能長期持續下去嗎?”

夏曉早有準備,立刻回應:“趙董,您的顧慮很有道理。我們計劃每季度公開一次賬目,邀請專業的審計機構進行審計,並且會在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同步公示。至於可持續性,我們一直在拓展多元化的資金來源,除了社會捐贈,還會組織一些公益活動自籌資金。而且,隨著社群居民對我們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主動參與和支援,這就是我們持續發展的動力。”趙瑞豐微微點頭,沒有立刻表態,但眼神裡多了幾分思考。

與此同時,林宇在社群裡挨家挨戶地走訪調研。他走進張奶奶家,張奶奶已經70多歲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林宇輕聲問:“張奶奶,您覺得咱們社群目前最需要哪些幫助呀?”張奶奶拉著林宇的手,嘆了口氣說:“小林啊,我們這些老人年紀大了,去醫院看病太不方便,要是能有醫生上門給看看身體,陪我們聊聊天就好了。”林宇認真地點點頭,把張奶奶的話記在本子上。

在社群活動中心,林宇又碰到了剛大學畢業的小李。小李一臉無奈地說:“林大哥,我找工作找了好久,感覺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是不夠紮實,要是能有一些實用的職業技能培訓就好了。”

基於這些調研結果,林宇和夏曉在自家客廳裡,對著鋪滿茶几的資料,仔細商討起來。林宇指著一份報告說:“曉,既然居民有這些需求,我們不如調整一下幫扶方向。和咱們社群附近的仁愛醫院合作,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體檢和健康諮詢服務;再聯合啟航職業培訓機構,給年輕人開設免費的線上線下課程。”夏曉眼睛一亮,連忙點頭:“這個主意好,不過和醫院、培訓機構合作,還有很多細節要談。”

為了籌集資金,夏曉風風火火地組織了一場慈善義賣活動。她給社群里人緣極好的王阿姨打電話:“王阿姨,咱們互助基金碰上困難了,想搞個義賣活動,您能不能幫著發動大家捐些閒置物品呀?”王阿姨爽快地答應:“沒問題,夏曉,我這就去跟老姐妹們說,大家肯定都樂意幫忙!”

活動當天,社群廣場上熱鬧非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物品。夏曉站在臨時搭建的攤位前,熱情地招呼著:“大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每一份愛心都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居民們紛紛慷慨解囊,不一會兒,義賣收入就頗為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