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2部分

兵,可不容易,必然要很多時間。他對這個方案不滿意,他現在恨不得立即滅了李超,把那個逆子生擒回來。

“分兵是大忌,朕也等不了徵召那麼多兵馬。十萬,朕給你十萬兵馬,也不用五路齊發,只一路大軍突進,務必在李超立足未穩之前,就要把他拿下!”李世民對李績道。

李績感覺頭皮發麻。

“陛下,五嶺道路險阻,不利大軍進發,後勤補給運輸不便。只發兵一路,易被攔阻,一旦困於險關之下,兵雖眾亦無用矣。”

“那就搶在李超前面,先一步奪下五嶺上的險關要道。”

李績沒法,“臣請求陛下再調拔水師,從海上增援廣州,並從側面牽制李超。”

“允!”李世民很痛快的答應了他的這個請求。

第1236章 內閣首相

欽州。

太子和李超率領著護法軍駛入欽州港的時候,欽州刺史率領欽州官吏在碼頭迎接,還有欽州議會的議員們也基本上都來了。

欽州港城依然繁忙熱鬧,似乎並沒有受到這場變故的影響。

“殿下,我們堅決守護新法!”

欽州議長高聲說道。

在碼頭上,承乾向本地的官民商人,還有士兵們講話。欽州的幾千府兵,此時也都轉入護法軍,甚至許多本地漢豪和俚酋,以及商會,都招募了許多人手,組成了鄉兵民團。

“人心可用!”承乾從碼頭前往城中的時候,驚喜的說道。

在交州開始時的茫然,委屈,再到後來的憤怒,然後是如今的堅定,承乾也在迅速的變化著。

欽州刺史衙門。

承乾、李超、馬周還有楊師道等一群人在議事。

“殿下,臣以為眼下我們應當組建一個總領議事的機構,既方便指揮北伐,也利於管理嶺南地方。”馬周提出建議。

承乾表示贊成。

李超說現在不宜稱帝,承乾心裡其實還鬆了口氣,他並沒有想過稱帝,那似乎是太遙遠的事情,也是一步難以跨越的大步。

馬周建議按東宮官制,任命官員。

比如太子三師三少和太子賓客等,還有詹事府,左右春坊,以及太子家令寺、率更寺,還有東宮六率。

東宮的各府坊寺,其實就是仿朝廷原來的三省六部諸寺各衛,是一套精簡的小朝廷。比如太子詹事府是仿中央的尚書省,左春坊是仿中書省,右春坊是仿門下省。六率是仿十二衛等。

既兵了,既要北伐,更要統領嶺南,沒有一套機構是不行的。

任命官職,明確事權,也有利於管理排程。

承乾問李超的意見,李超表示支援。

如今朝廷已不是過去的三省六部制,過去尚書省權重,如今則移到了中書門下,更還有翰林院和樞密院分相權。

馬周則提議還是恢復過去三省中樞制,不過以中書和門下為重。

“殿下,臣以為原來的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的機構設定,並不太適合如今局勢。而朝廷的三院中樞制也有些宰輔太多,事權太散。”李超這個時候卻並沒有馬上同意馬周的提議。

馬周是打算直接用原來東宮那套機構,但李超有自己的另外考慮。

“老師有什麼更好的提議嗎?”承乾問。

“臣提議設立一個內閣!”

“內閣?”

“這個內閣,就如同是過去的政事堂,以及後來的中書門下,或者是如今朝廷的三院御前會議。內閣有一名首相,還有一名次相,再設立五到七名輔相。”李超緩緩道來。

各種機構的設立和廢除、改變、調整,都是有背後深層次的意義。就如李世民十幾年來,讓朝廷的中樞決策機構不斷變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