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景戲和來自西方的魔術碰撞之後,擦出了令人眩目的火花。
海派京劇借鑑了西方的藝術表演方式,把機關佈景製作的精巧絕倫,美輪美奐。
比如,1920年,在上海演出的長達32本的《狸貓換太子》。
其機關佈景和光電幻術如廣告所說:“壁上現魁星,電影剝狸貓,池中出土地,嬰兒變蟠桃,火場駕仙橋,蓮花騰空飛。”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戲中有一段情節:李娘娘被禁在寒宮冷院,劉娘娘派郭槐火燒寒宮。
放火有火景,上頭是冷宮景兒,底下是火景兒。
李娘娘的人站在離火景有些距離的高處避火,正在這緊急萬分之時,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前來搭救。
李娘娘從高處飛出臺去得救,這個用的就是“空中飛人”,是海派京劇中常用的技巧。
先讓演員背上一個用後世話說“威亞”的那麼一個鋼絲一樣的裝置,後頭暗中有拉繩兒的操作人員。
這繩兒有倆個分支,就吊在柱子上,墜下來兩頭各有一個環,底下人一拉,臺上這人往上一蹬,相互一配合,就能飛起來了。
另外,冤魂之類飛來飛去的還可以使用蹺車。
臺上整個兒是黑臺,什麼燈都閉了,先用鎂粉燒,弄出到處是鬼火的模樣,演員穿著骷髏衣站在蹺車上,那蹺車就好比翹翹板一樣。
其實就是槓桿原理,杆兒下半部一按,那頭兒就起來了,這鬼就騰空而起了。
還有神話劇《劍俠傳》裡的妖怪山魈,書中描述的是一個起碼有六個人身、兇悍威猛、叫聲如雷的巨獸。
那麼在臺上呢,山魈用兩隻爪子抓起俠女,往嘴裡送。
看起來很真實,實質上這個山魈只有半個身子,窩在佈景裡頭,山魈的雙爪有鋼絲操控,可以活動。
右爪的掌上安了一個吊環,當左爪移向胸前,右爪去抓人的時候,俠女就拉住這個吊環隨著右手活動,吊到山魈的嘴裡,當人進口中之時落幕。
它這個嘴也是可以活動的,裡邊都是線繩兒,張開、閉合都是可操控的,口腔裡再安裝上擴音喇叭。
本來巨大的怪獸就很可怕了,又拼命大吼,張開血盆大口,抓人、吃人,整個舞臺氛圍把那些假的、虛的東西都被觀眾主觀地掩蓋掉了。
這和後世好萊塢製作恐龍模型是一個道理。
機關佈景說破了,都沒什麼花招,也就是用了化學、物理等一些基礎知識。
主要還是戲曲從業人員緊跟潮流的創新精神,編演了這些安排有無數繁難機關佈景的連臺本戲,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特效技巧。
機關佈景戲興起於民國初年,在二十年代獲得長足發展,三四十年代極為興盛,到了五十年代就被禁止演出了。
一方面是因為演出的內容不好,都是武俠神怪之類,另一方面是濫用機關佈景,弱化了表演藝術。
這也是後世在京劇舞臺上看不到機關佈景戲的主要原因。
在三四十年代裡,《西遊記》是演出最多的一出連臺本戲。
孫悟空騰雲駕霧,七十二變,最適合利用魔術中的機關道具大變活人。
在這些神話劇中,正確地運用佈景、燈光特技,可以創造出種種優美而又神奇的景象。
在此時的上海,機關佈景戲的行家是上海新舞臺。
新舞臺的老闆是梨園行的潘約樵,這是鄭證秋的老朋友了,和林子軒也是相熟,上次歐陽予仟編排的《雷雨》就是在新舞臺首演。
林子軒還把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洪慎介紹到了新舞臺,和歐陽予仟合作,排演《日出》。
新舞臺設有機械轉檯、燈光、佈景,為國人自建的第一座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