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長大,床的條件也要相應配合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孩子去配合床。記住,是床配合孩子,而不是孩子配合床啊!
所以,我要對家長們說,故事可以改編、標準可以修正,孩子的成長之路卻是不可逆轉的。
經由愛孩子的心和得當的愛,父母也必定能夠為孩子創造出滋養孩子自信、自愛、自尊成長的溫暖空間。這就要看為人父母的智慧了。
親子如是
1.覺察一下,你心裡有一張“標準的床”嗎?
2.什麼時候,你認為是為孩子好,而孩子卻不領情的?
3.你對自己有“標準的床”嗎?
某位科學家小時候的一天,從冰箱裡拿出一瓶牛奶,結果沒拿穩,牛奶瓶打在廚房的地上,摔碎了。媽媽聽到聲音,來到廚房,見瓶子摔碎在地上、牛奶流了一地,說了一句話:“你從來沒有玩過牛奶瓶摔到廚房的地上是什麼樣的吧?那隻要你注意安全,你的手不要被玻璃劃破,玩一會吧。”
孩子打翻飲料瓶的三個版本(1)
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做父母的會為孩子做很多事,但有些事做得卻沒有效果,是無用功。做事情要有效,無效就需要改變做法。(此節參見思維導圖 11。)
做父母也是一樣,僅僅是愛孩子還不夠,還要學會表達和回應,讓孩子真正看到、聽到、感覺到愛,才算有效。要知道,愛、傳遞愛和接收到愛是不同的幾件事。
非常重要並且你要做到的是:讓孩子的眼睛看到你的愛;讓孩子的耳朵聽到你的愛;讓孩子的心感覺到你的愛。怎麼讓孩子看到、聽到、感覺到你的愛呢?怎樣幫助孩子成長,才真正有效呢?
在這裡我要分享我很喜歡的一段內容,叫做好的回應。
回應和反應有什麼區別呢?反應是本能的,就如膝跳現象;回應則是事情到了你這裡,經過思考,你給出的回饋、你的選擇。好的回應非常重要。
人和人之間有回應,人和大自然之間也有回應。在紐西蘭,因為那裡的人們把大自然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給了大自然很好的回應,所以那裡的自然就回應給人們全世界最好的牛奶、碧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而在德國,從飛機上往下看,觸目所及是綠油油的一片。那是因為在很早以前,法律就規定每十家作為一個單位來管理一些樹木,如果有一棵樹死了,就要拿一個人的人頭來換。在這個觀念裡,樹木和人是一樣重要的,這十戶人家就會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樹木。
世界上一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地方,其樂融融的情景令人感動:因為這裡的人從不傷害動物,大家和平相處,相安無事。動物們從來都不怕人,小鳥有時飛到你的肩頭,願意啄食你手上的食物,小松鼠在你腳邊悠閒地散步。人和動物之間建立了和諧共處的氛圍,彼此間都進行好的回應。
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小貓,因為都是媽媽惦記著餵它,所以小貓餓的時候從來不找別人索食,只衝著媽媽叫。這也是一種回應。
還有件有意思的事,當你想讓小動物過來親近你的時候,一定要讓它看到你的手心是展開的。逗小貓就是這樣,你的手心展開,代表著對它沒有敵意、安全。
人類也是一樣,當警察緝拿逃犯的時候也是一樣,逃犯舉起手、展開手心的動作很重要,代表不再對抗、不再造成威脅。
還有大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彼此之間的回應,以及每個人對自己的回應。這些回應,有的是語言的回應,比如你說了一句話,我說:“我知道了。 ”“我同意你。 ”
而更多時候我們用的都是非語言的回應,非語言的回應會佔到整個回應中的大多數。比如,有人有這樣的經歷,家裡有位老人生病,都不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