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王陽明嘆息說:“你呀,雖然志在孝親,可已陷入不孝的深淵了。”

傅鳳吃驚地問:“難道我不想去做官賺錢養活父母和弟弟,就是孝了嗎?”

王陽明說:“你為了做官賺錢而養活父母和弟弟,卻把自己搞成病夫,這是孝嗎?”

傅鳳疑惑。

王陽明又說:“就看你現在病懨懨的樣子,能考上進士嗎?”

傅鳳很坦誠地說:“不能!”

王陽明說:“你把自己的身體搞垮了,卻沒有得到官職,而因為你身體很差,不能照顧父母兄弟,可能還要讓他們來照顧你。你說,你這不是大不孝,還能是什麼?”

傅鳳潸然淚下,請王陽明出個好主意。

王陽明說:“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讓父母擔心。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怎麼去孝順父母了。”

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心學中所倡導的孝的問題,其實就是一門不讓父母擔心的學問。良知告訴一個人,孝順父母的終極目的是讓他們心上安寧,物質條件還在其次。這其實就是感應,人世間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實是兒女平安,錦衣玉食並不重要。那麼,將心比心,我們希望的其實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則,這都是空談。宇宙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世事也在變幻,但那些良知未被遮蔽的心對於孝順的要求卻是亙古不變的。想要真孝順,做到五個字就可以了。這五個字是:讓父母心安。

有弟子曾問王陽明,學習朱熹理學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去外面格物,把格到的道理用靜坐思考的方式和自己的心吻合就是了。您這個學說,應該怎麼學會它呢?

王陽明給出了四點: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聖賢的決心;第二,勤學。做聖賢必須勤奮,努力學習知識和提升品德;第三,改過。有錯就要改,絕不姑息;第四,責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間要以責備的方式勸善。

實際上,這是儒家提倡的老方法:在仿效典範和反省中獲得自我,進而成為聖賢。這時的聖賢就是心靈自由、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人。

不過在龍場,除了徐愛之外,並沒有矢志不移跟隨在王陽明身邊的弟子。這些弟子來了幾天,或許是有別的事,又或許是忍受不了龍場的生活環境,所以就離開了。王陽明在《諸生》這首詩中嘆息說,人生相聚機會不多,何不把你們的書和行李拿來,咱們在一起享受心學的極歡大樂?(“唯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胡不攜書來,茆堂好同住”)

而心學的極歡大樂在此時恐怕只有他一人能享受。雖然如此,他已蜚聲整個貴州。前來拜訪他的人相望於道,貴州龍場看上去不再是個閉塞之地,而成了人來人往的市場。在來看他的人中,有一人很特殊。他就是貴州軍區世襲軍政長官(貴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貴榮。安長官在貴州並非等閒,貴州的驛站就是他的祖上奢香夫人為明帝國免費建立的,所以他的神態裡有一種無上榮耀的傲慢。安貴榮來見王陽明並不是聽心學,按他的思維,王陽明學識淵博,聲名遠揚,肯定有非凡的智慧。他希望王陽明能為他解惑,這個惑就是:他想減少貴州通往中原的驛站數量。

王陽明勸他別胡思亂想:“驛站,尤其貴州境內的驛站是中央政府控制貴州的烽火臺,你撤驛站,會給中央政府‘企圖弱化中央政府對貴州控制能力’的印象。後果如何,不必我說。”

安貴榮急忙派人送來酒肉,說:“想不到這深山老林裡有您這樣見識非凡的人,讓人欽佩,關於裁撤驛站的事,我以後想都不想。”

王陽明回答他:“我沒有這樣的力量。我說的這個道理,你心中早已有之。”

這個回答很陰險,一方面他暗示,安大人你要裁撤驛站恐怕就是有這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