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挑冰糕棍起源
中國民間起源
? 玩具匱乏催生創造: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家庭收入有限,像商店裡的鐵皮玩具、毛絨玩偶等精美玩具,價格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孩子們更多隻能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尋找樂趣,就地取材創造遊戲。冰棒幾分錢一支,是大多數孩子都能消費得起的消暑零食。吃完冰棒後,冰棒棍就成了孩子們手中的“寶貝”。孩子們觀察到冰棒棍的形狀和質地,聯想到可以用它們來創造一種新的遊戲,於是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冰棒棍收集起來,發明了挑冰糕棍遊戲,讓簡單的冰棒棍成為了快樂的源泉。
? 民間文化的傳承與演變:中國民間遊戲文化底蘊深厚,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遊戲都是透過口口相傳、親身示範的方式,在長輩與晚輩、同伴與同伴之間傳承下來。挑冰糕棍遊戲很可能也是如此,從某個鄉村、小鎮或特定群體開始。比如在一個交通不便、資訊相對閉塞的小村落裡,孩子們偶然發現把冰棒棍撒開後一根根挑起來很有趣,於是在小夥伴之間傳開。隨著人們為了生活遷徙、不同地區之間交流增多,這個遊戲逐漸傳播開來。在傳播過程中,不同地方的孩子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和自身喜好習慣,為遊戲增加了新元素,如有的地方會用彩色筆為冰棒棍染色並賦予不同分值,使遊戲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
80、90年代流行
? 冰棒產業的發展: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了食品工業快速發展。冰棒生產廠家紛紛引進新裝置、新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內江的甜城牌冰棒為例,80年代中期其憑藉獨特的口味和穩定的質量,暢銷雲貴川三省。除了傳統白糖冰棒,還推出了豆沙、牛奶、水果等多種口味的冰棒,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冰棒產量大幅增加,價格親民,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賣冰棒的小販,孩子們購買冰棒十分方便,冰棒棍的數量也大量增多,為挑冰糕棍遊戲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
? 社交與娛樂需求的滿足:80、90年代,娛樂設施和媒體資源相對有限,電視尚未在每個家庭普及,電子遊戲廳不僅數量少,而且消費較高,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不是日常的娛樂選擇。挑冰糕棍遊戲簡單易操作,幾乎沒有場地限制,學校操場、課間休息時的教室、家門口的空地等都是孩子們的“遊戲場”。幾個孩子聚在一起,拿出冰棒棍就能開始遊戲。遊戲過程中,孩子們相互交流經驗、競爭誰挑出的冰棒棍多,同時也會互相幫助、合作制定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團隊意識,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的社交和娛樂需求,成為了那個時代孩子們課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算籌有關
? 算籌的歷史與功能:算籌出現於春秋時期,在紙張和先進計算工具匱乏的古代,算籌是人們進行數學運算的關鍵工具。在商業活動中,商人用算籌計算貨物的價格、數量和交易金額;在土地丈量時,工匠和官員用算籌計算土地的面積和邊界;在天文曆法領域,天文學家依靠算籌進行復雜的天體執行計算和曆法制定。比如修建大型宮殿或城牆時,工匠們會用算籌精確計算建築的尺寸、所需材料的數量等,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算籌的記數方法遵循一百進位制,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表示單位數目,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等,與現代的十進位制記數法原理一致,為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和傳播奠定了基礎,在世界數學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 演變推測:古代孩子們對大人的行為充滿好奇,當看到大人使用算籌進行計算時,會忍不住去擺弄算籌。一開始,他們可能只是隨意地將算籌一根根分開、排列,進行一些簡單的玩耍。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們之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