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學童時光

平原之上。農舍的屋頂大多是用茅草覆蓋,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淡淡的金色。煙囪裡升騰起裊裊炊煙,那炊煙緩緩上升,在天空中漸漸散開,給整個村莊增添了幾分溫馨的煙火氣息。偶爾還能聽到從村子裡傳來的雞鳴聲和犬吠聲,雞鳴聲高亢嘹亮,犬吠聲雄渾有力,它們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鄉村交響樂。

在這片廣袤的平原上,春天的氣息無處不在。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芬芳、麥苗的清香和溪水的溼潤氣息,每一口呼吸都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柳青言和白敬安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一邊悠閒地走著,一邊親切地交談,向著學校的方向緩緩走去。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被拉得長長的,彷彿與這美好的春天緊緊地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溫馨而美好的田園畫卷。

1999年,在白廟村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教育資源極度匱乏,村裡孩子就讀的學前班,僅是由老大隊部匆匆改建的幾間簡陋屋子,然而,這幾間屋子卻承載著孩子們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這些屋子的牆壁是由粗糙的泥坯堆砌而成,歲月毫不留情地在上面留下了深深淺淺的斑駁痕跡,每一道痕跡都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牆面的泥灰多處已經剝落,裸露出裡面的土坯,湊近仔細觀察,還能看到泥坯中夾雜著的麥秸,那是當年建造時為增強牆體韌性而特意新增的。屋頂上覆蓋的瓦片,歷經多年的風吹日曬,不少都出現了裂縫。每逢下雨天,屋內便擺滿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雨滴落下,叮叮咚咚地響個不停,這聲音在寂靜的教室裡迴盪,彷彿是一場無奈又略帶淒涼的演奏。

教室的窗戶狹小且破舊,窗框是用發黑的木頭製成,木頭的紋理中滿是歲月的滄桑。玻璃上佈滿了灰塵,用手輕輕一抹,便能劃出一道清晰的痕跡。透進來的光線因此變得朦朧,使得教室裡總是籠罩著一層灰暗的色調。課桌椅同樣參差不齊,有的桌面坑窪不平,孩子們寫字時不得不小心翼翼;有的椅子腿搖搖晃晃,坐上去稍不留意就會發出“嘎吱”的警告聲,彷彿在抗議自己的破舊。

屋子前面的院子裡,有一棵老槐樹。它粗壯的樹幹需要兩個孩子手拉手才能勉強抱住,樹皮粗糙乾裂,猶如老人臉上刻滿的深深皺紋,默默記錄著歲月的流逝。然而即便如此,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茂密的枝葉層層疊疊,向著四面八方盡情伸展,宛如一把遮天蔽日的巨大綠傘。無論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它都堅定地矗立在那裡,為孩子們遮風擋雨。

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傾灑下來,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樹影。微風拂過,樹影輕輕晃動,彷彿在地上跳起了舞。這些光影落在破舊的教室外,給這個略顯冷清的地方增添了幾分生機與寧靜。孩子們課間休息時,總喜歡在這樹影下嬉戲玩耍。他們在這裡玩丟手絹,圍成一圈,歡笑聲此起彼伏。遊戲開始,一個孩子拿著手絹,沿著圈外小跑,眼神不斷尋找著合適的“目標”,突然,他迅速地將手絹放在一個小夥伴身後,然後撒腿就跑,被發現的小夥伴立刻起身追趕,大家一邊唱著“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一邊開心地笑著。

有的孩子在跳皮筋,嘴裡念著“小皮球,架腳踢(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靈活的身影在皮筋間穿梭。皮筋從腳踝逐漸升高到腰部、肩膀,孩子們的動作卻依舊輕盈敏捷,她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彷彿在挑戰一場充滿樂趣的冒險。

還有的孩子在玩彈珠,他們趴在地上,專注地用手指彈出彈珠,眼睛緊緊盯著彈珠滾動的方向。為了讓彈珠準確地擊中目標,孩子們不斷調整手指的力度和角度,嘴裡還唸唸有詞:“一定要進啊!”彈珠在地上滾動,發出清脆的聲響,承載著孩子們的期待和歡樂。

在這小小的院子裡,孩子們的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