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父皇和大哥在朝堂上為了契丹俘虜,發生過幾次衝突。
大哥覺得父皇性格軟弱,契丹只是小國,應該是我們提條件,而不是他們提條件,如果這次滿足他們的條件,下一次他們肯定提更過分的條件。
而父皇覺得大哥性子激進,只會用武力解決,現在大靜需要,休養生息,如果過多的用武力解決事情,不利於發展民生,頻繁地進行戰爭,會勞民傷財。
面對這兩難的局面
我心中有一個主意,但是看見大哥和父皇在朝堂上,誰也不讓誰,我也在猶豫要不要說出來。
今日上朝的時候,父皇突然說
“朕覺得此次契丹來求和是帶著誠意的,他們不僅給大靜供奉了不少牛羊,還帶了不少禮品,所以我們也應該彰顯誠意,把契丹的俘虜放回去,
青兒,我知你的擔心,但是,如果我們過於強硬,契丹覺得我們心意不成,在起戰事苦的是大靜的百姓
一旦發生戰爭,那麼周邊的小國就會虎視眈眈,若他們聯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再說我們剛與大涼進行了五年的戰爭,實在不易再起戰事
玉兒覺得父皇的主意如何?”
突然間,父皇問起了我的意見,看見父皇的眼神,我就明白了,父皇是想讓我也勸一勸大哥
我還沒有說話,只見大哥立馬反駁道
“兒臣此次態度之所以那麼強硬,就是給周邊的小國看看,進犯我們大靜的下場
父皇一味的仁慈,只會讓敵人得寸進尺。如果契丹這次來犯,我們輕易放過的話,
那麼其他小國也會想試一試,反正他們一求和,我們會放過他們的俘虜
父皇,我們要殺雞儆猴,讓周圍的國家知道我大靜的厲害。”
這個時候,場面已經進入了尷尬的時候,我知道我如果再不說,父皇就會震怒
我上前趕忙說道
“父皇兒臣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父皇很驚訝
“哦,玉兒有何見解?快說來聽聽。”
我緩緩開口說道
“父皇你不願意殺死這些契丹俘虜,而契丹的要求也只是放過契丹俘虜,
那麼我們不一定把它放回契丹,我們可以把它安置在大境境內,
給他們一塊地讓他們在那裡耕種生活,好生照顧即可,他們耕種的地,可以自給自足,多餘的也可以上交給朝廷,用於邊境軍民的口糧,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大哥,若是契丹哪日來犯,我們也可以把這些俘虜當作人質進行談判,這些俘虜在我們大靜境內,由我們進行管轄,不讓他們解除,摒棄限制他們的自由,我相信他們應該不會犯上作亂,對我們大靜夠不上威脅。”
我頓了頓,又說道
“如果我們如此做契丹還不滿意,那麼說明他的野心還沒有消,說不定哪年我們大靜遇到災荒,他們就會趁火打劫,父皇也不用心軟,就按照大哥的方法,以儆效尤。”
聽我這樣說,周圍的大臣都向我投來讚賞的目光。
只見林丞相微微躬身,緩聲說道:“啟奏陛下,微臣認為嘉殿下所言甚是有理。對於那些契丹俘虜,若能依此法處置,既能避免過多殺戮,又可防止他們逃回之後成為大晉的心腹大患啊!”
父皇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沉聲道:“林相,你速速將月兒所述之法告契丹使臣。待得契丹國主給予回函後,咱們便可進一步商討兩國和平簽約所需之條件。”
聞聽此言,我心中不禁一喜,深知自己所提之法已然獲得了父皇的首肯。
於是,我滿懷期待地將目光轉向了大哥,渴望從他那裡同樣收穫一份認可與讚許。然而,令我萬萬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