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節引發的大規模購物導致許多商品遲遲未能送達,這不僅影響了買家的使用體驗,也使賣家的回款受到了阻礙。
尤其是在春節假期期間,儘管部分工作人員實行輪班制度以保持運作,物流效率仍然不可避免地下滑。
而百捷集團則根據往年的經驗,保持正常的運輸規模,不僅考慮到節前採購需求的增長,還預料到假期內人力資源的緊張。
因此,在春節期間,百捷集團暫時停止接受新的訂單,以確保服務的質量。
長時間的延誤引發了消費者的普遍不滿。
起初,人們忙於節日慶祝,沒有過多關注。
但節日過後,當工作恢復,空空如也的包裹箱讓他們開始意識到網購可能帶來的問題,進而陸續選擇取消訂單,情況愈演愈烈。
小馬哥對此卻並不擔心。
畢竟,已投入的超過百億元宣傳費用難以挽回,但訂單取消的影響對他而言不大。
對於商家來說,平臺的重要性遠超個體的消費者。
由於先前的大規模宣傳,預計將有更多商家加入平臺。
此外,平時的物流壓力通常比春節期間要小得多,未來情況必然會逐漸改善。
目前最關鍵的是儘快建立自家的物流體系,這項工作需要立即展開。
百捷公司在恢復運營後迅速接下大量運輸訂單,滯留的貨物也開始逐步流通。
不過,消費者的耐心已經被消磨殆盡。
即便最終收到了貨物,不少人依然滿腹牢 * ,因為在漫長的等待期間,他們頻繁線上上與其他買家和賣家溝通,詢問商品狀況。
商家一致回應稱,由於春節期間物流異常繁忙,部分物流公司甚至拒收訂單,這導致了貨物的配送延遲。
這番解釋引發了許多人的疑問:不滿該由誰承擔?電商平臺、商家,還是物流方?當時,雖然網際網路尚不夠發達,但百捷集團在新聞釋出會上的宣告再次被網友們翻了出來。
那是在購物節宣佈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提到因巨大的物流需求會影響服務質量,因此百捷集團將根據自身的運輸能力謹慎接收訂單,確保貨物的安全運輸,以防止消費者的投訴。
消費者們雖然無可奈何,但他們明白,若貨物在運輸途中沒有安全保障,收到損壞的商品會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