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之前的資料整理有關嗎?”
湯米問道。
“沒錯,正是這樣!”
何宇柱回答,“我覺得這兩起併購有些倉促,但也值得一談,畢竟不會對我們有什麼害處。
對了,版權獲取的進展怎麼樣了?”
“我們已經拿到了許多小說和劇本的版權。”
湯米迅速答道,“我很驚訝您即使遠在東方,依然對這些權利狀況如此瞭解,它們的前景都很樂觀。”
“這很棒,你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
何宇柱說,“如果我們收購成功,你會有機會深度參與進去的。”
“感謝您的信任。”
湯米心中十分感激,對自己的老闆既大方又信任他感到自豪,雖然這種信任是在一定程度的監督之下。
例如,北美的一些合作律所和會計事務所就是監督的一部分。
“老闆,高盛的代表已經到了,正等著見您。”
“今天我們見見他們吧?”
“他們來了嗎?”
何宇柱不僅是依靠個人力量推動併購,作為高盛的大客戶,他也很清楚充分利用這種資源的重要性。
高盛涉及多種業務,包括併購在內。
在這次併購中,不僅有正式的商務洽談,還有與目標方的私下溝通策略。
然而,何宇柱並沒有選擇直接的溝通路徑,而是決定讓高盛扮演一個潛在買家的角色,以增加談判的籌碼。
高盛將會設立一個虛構的委託方或公司,充當代理,以此製造出一個競購的局面。
這一策略特別適合在尚不確定對方是否真的想出手的情況下使用。
雖然最終合作還是競爭,要視乎標的所有者的出售意願。
何宇柱準備了兩個方案,並在飛行途中詳細告知了韓春明。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收集關於米高梅的資訊,自己也會親自與高盛團隊見面,進行更細緻的商談。
……
“何先生,很高興再次見到您。”
這次,高盛特意派了一位合夥人前來,足見他們對此次會議的重視。
“非常高興見到你,托馬斯!”
何宇柱與他緊緊擁抱,“請你們協助,是因為有兩個併購專案需要你們的支援。
具體如何行動,要看目標企業的態度。”
“如果他們願意出售,我們就一起合作;如果他們不願意,我們就偽裝成另一位買家,激發他們的交易興趣,對吧,何先生?”
托馬斯很快理解了這一策略的核心。
“十分準確,只是現在還不能斷定最終的結果。
但我認為你們應當已經進行了初步的背景稽核。”
何宇柱提到。
“確實,依據我們的發現,米高梅目前面臨著數億美元的沉重債務,這對它的未來發展構成極大威脅,出售公司成了最有可能的選擇。”
托馬斯補充,“當前的管理層顯然更傾向於聚焦於酒店產業,對於電影部門似乎視若累贅。”
“你們可以直接先接觸他們的代表商討,價格方面不會太離譜,但他們需要接受現有的債務包袱,這樣才能阻止他們開出過高的收購價碼。”
“甩掉債務成了他們最為緊迫的需求之一,畢竟年復一年的大額利息開銷實在讓人難以承受。”
“希望透過大獲成功的影片扭轉局勢,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對此,何宇柱表現得並不吃驚。
在他看來,《風語者》成為了壓垮米高梅最後一根稻草,它在商業上的全面失敗進一步證明了公司當前的困境。
這便是他親自介入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