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發丘官印,又名叫發丘指環,它的起源追溯起來要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根據史料的記載,東漢末年,董卓擁兵自重,常年帶兵在外的情況下糧草輜重短缺,自當時的涼州至洛陽,所過之處對“先帝山陵悉行發之”,就是到處挖墳掘墓,將盜出來的金銀財寶用做軍費。”
董卓死後,曹操攬權,為了軍營開支能夠正常執行,便效仿董卓的這類行為,並且公然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之職,藉此明目張膽的進行盜掘陵墓。
後來到了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同樣為了擴充軍費,他竟也仿效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一職,又名“發丘天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性質及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摸金校尉有摸金符,發丘天官則是一枚發丘指環,每一個發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統的\"發丘指環\",指環上雕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相傳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在盜墓界號稱指環在手,鬼神皆避。
你手中現在拿的這枚包括照片裡面的那枚,便就是這所謂的“發丘指環”, 據史料記載,這發丘指環早已毀於明代永樂年間,不復存在於世。
其實不然,當時“摸金校尉和發丘天官”用現在的話來說都是盜墓的,並且全都是官盜的形式,摸金校尉有‘摸金符’為代表身份的像徵,隨著歷史的發展摸金校尉一職逐漸演變成散盜、民盜甚至分散成為各種不同的派系。
而發丘天官一職,從字眼上來看,‘官’是一種權力的代表詞,當時的發丘天官人才濟濟,那麼官職自然就會眾多,為了統一識別僅為有能力者佩戴“發丘指環”,相當於也是身份的象徵,後來同樣隨著歷史的演變,發丘一職也全部由官融入了民。
但發丘天官一職相比較而言它的上下等級包括軍法制度更為嚴謹,自然而然這種代表身份的‘發丘指環’在由官轉為民的過程中就被大量銷燬,因此被人們認為這種物件也已不復存在於世。
實際上‘發丘指環’在民間仍有遺漏的傳承者,只是真正留下盜墓手藝的傳人卻極少,主要在手段和能力方面已經絕跡,言外之意就是這‘發丘指環’拿在手裡也僅僅只是一個物件。
喬領導喝了口水,接著對我們說:“至於這照片,是在多年前,我們曾發掘過一座東漢時期的王窒墓穴,裡面有不少殉葬者的遺體,同時也發現有盜墓者的屍體,於是在已死去盜墓者的屍體上面找到了兩枚“發丘指環”。”
我聽到這裡,忙對喬領導說:“喬領導,你的意思是隻有盜墓者身上才會攜帶發丘指環?我父母絕對不是盜墓賊!僅憑這枚發丘指環就來證明是盜墓賊,這,我不相信!”
阿嬌在旁邊紅著眼睛,哽咽著對我說:“許班長,喬領導剛剛說的那座東漢時期的王窒墓穴裡所謂盜墓者的屍體有我父母的,雖然在他們身上找到了發丘指環,不過他們當時並不是盜墓賊,你不要理解錯了,那只是祖傳下來的遺物而已!”
說完阿嬌從自己的口袋裡面竟然也掏出了一枚一模一樣的指環,又對我說:“我父母留下的兩枚指環,現在在我們姐妹手裡,我妹妹一枚,我這裡一枚。”
喬領導在旁邊本想打斷阿嬌的,可能是不想讓她告訴我她和她妹妹也有一枚同樣的發丘指環,更不想提起她的父親讓她傷心,不過阿嬌為了能夠讓我明白,還是把這些說了出來。
喬領導見阿嬌說出了這些事情,便嘆息著對我說:“許班長,阿嬌說的是對的,其實她的父母親都是文物保護愛好者,我們也都是在一起工作過的,後來因性格方面包括做事風格方面的原因,他們不願意繼續在考古隊工作,最主要是因為能力方面有太大的懸殊,導致他們主動退出了國家考古工作。”
當時據我瞭解,他們離開的時候明確的表過態,不會參與文物破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