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翼與周公瑾相厚,若能說成此事,取得那諸葛孔明頭顱,孤必不會虧待於你。還望你莫要辜負孤之厚望!“
蔣幹,字子翼,現為帳下幕賓。蔣幹聽得心花怒放,有意立功,胸有成竹地向曹cāo秉道。
“大王放心。以干與周郎之交情,還有幹這條三寸不爛之舌,幹到江東,必要成功!”
曹cāo聽言,欣喜笑起,諸葛亮乃曠世奇才,從出山起,便以其驚豔才華,幫助劉備從一小縣之守,逆轉為如今荊州之實權者。諸葛亮之才智,無需置疑。曹cāo一直將諸葛亮視為心腹大患,無時無刻不想將其剷除。如今兵不血刃,便可事成。曹cāo如何不會欣喜,曹cāo細目眯成一條亮麗的細線,與蔣幹問道。
“子翼,要將何物去?但說無妨,孤絕不吝惜!!”
蔣幹一臉燦然笑容,拱手一拜。
“大王不必cāo心。只消一童隨往,二僕駕舟,其餘不用。”
曹cāo甚喜,對蔣幹不覺看中幾分,當夜更留其在魏王府,置酒與蔣幹送行。次ri,蔣幹收拾好行裝,帶著曹cāo文,與隨從連ri直趕往徐州,取道丹陽登舟趕至江東。
卻說蔣幹來到江東,分界守將早派人通報孫策。孫策即與周瑜商議,周瑜聽是蔣幹,笑謂與孫策道。
“這蔣幹與我有舊,乃是我之故人。如今曹cāo派他來此,必是為取諸葛孔明首級之事也!”
孫策咧嘴亦笑道。
“果如諸葛孔明所料。公瑾我等當下應當若何?”
周瑜雙目爍爍發光,在孫策耳邊低言,教如此如此。孫策大喜,即應諾周瑜之計,召人來各做準備。至於周瑜整衣冠,引從者數百,皆錦衣花帽,鐵甲寶馬,當夜乘馬離開吳會,去迎接蔣幹。
數ri後,在吳會遠邊城縣,蔣幹引一青衣小童,策馬飛馳昂然而來。周瑜帶著數百從人,等候多時,擺立而迎。蔣幹離遠便看著周瑜,兩人目光對視,好似擦出了一絲火花。
昔年的同窗契友,一者如今已成為名震天下,家喻戶曉的俊傑英雄。不但名聲過人,而且手握重權,成為執掌江東兵馬大權的大都督。另一者,如今不過區區幕賓,無名無權,聲不及一縣之地,從不過寥寥數人。兩者一比,可謂是差天共地。
蔣幹目光緊了緊,心中暗付道,人無一世悲涼,若是此番,我能說得周公瑾斬殺諸葛孔明,大王一喜,至少封予我一郡之守之職!到時大王權傾天下,天下一統,我蔣子翼豈怕無機會,出人頭地!”
蔣幹思念剛起,手下馬鞭不覺加快了幾分。少頃,蔣幹驅馬趕至,周瑜拜迎之,甚是熱情。蔣幹下馬,笑道。
“公瑾別來無恙!”
周瑜笑容可掬,執起蔣幹之手笑道。
“子翼良苦,為兩家聯姻之事,遠涉江湖。吳侯有令,令我必要好生招待。不知子翼此番,可帶來喜訊?”
蔣幹默默地打量著周瑜,見昔ri故人,風采更勝以往,不覺有幾分尷尬羞愧之sè,忙答道。
“如公瑾之願,我家大王已答應吳侯要求,願以平妻而待待以吳侯之妹。”
“哈哈,極好,極好!久別足下,今ri你我當應好好對飲一番!”
周瑜說畢,不等蔣幹回答,遂命兵士跪奉酒食,周瑜敬進之。蔣幹自思道,那諸葛子瑜畢竟是江東重臣,說服斬殺其弟之事,不可cāo之過急。蔣幹想畢,yu先打探周瑜口風,再見機行事。
蔣幹遂與周瑜飲了數杯,上馬同行,當夜回到吳會城內。孫策率領江東英傑於城郭迎接。蔣幹急下馬拜見,奉上文。孫策觀畢,撫掌大笑,與眾人謂道。
“哈哈!曹孫兩家結得秦晉之好,強強聯手,實乃中原、江東兩地百姓之幸也